通过对课题研究方案的全面审阅,本专家组经过认真评议,形成如下意见:
一、总体评价
本课题选题精准把握时代脉搏,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研究立足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背景,直面当前小学红色教育存在的"碎片化""浅表化"及党建与业务"两张皮"等问题,立意深远,针对性强。课题设计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目标明确具体,内容充实可行,研究方法得当,具备良好的实施基础。研究成果对深化区域小学红色教育内涵建设、提升立德树人实效、探索党建引领教育实践新路径具有重要示范价值。专家组一致同意本课题开题。
二、主要亮点
1. 理论框架创新性强。课题构建的"党建引领—党员先行—文化浸润—课程渗透—实践体验"五位一体理论框架,将党建理论与教育规律有机融合,结构严谨,层次清晰,为红色教育品牌建设提供了系统的理论支撑。
2. 实践路径操作性强。研究设计注重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相结合,从资源整合、课程开发到评价反馈形成完整闭环。特别是聚焦语文学科进行重点突破,通过分层阅读教学、项目式学习等具体策略,体现了对课程育人规律的深刻把握。
3. 品牌建设特色鲜明。课题强调通过"一校一品"凝练特色,依托濮阳本地红色资源,构建校家社协同机制,有助于形成可识别、可推广的实践模式,符合品牌化建设的内在要求。
三、改进建议
1. 细化党建引领机制。建议进一步明确党组织在红色教育各环节的具体作用方式,建立可观测、可评估的党建引领成效指标,使"深度融合"更具操作性。
2. 完善评价体系。建议结合小学生特点,构建涵盖认知、情感、行为等多维度的红色素养评价体系,科学检验育人成效,推动实践持续优化。
3. 加强资源转化研究。需深入挖掘本土红色资源的教育价值,遵循儿童认知规律进行创造性转化,避免生硬嫁接,真正实现"接地气、有特色"的品牌建设。
4. 扩大参与覆盖面。在发挥党员教师先锋模范作用的同时,应探索带动全体教师参与的有效机制,形成更广泛的育人合力。
四、预期成果
本课题实施有望形成一套具有区域特色、可复制推广的红色教育品牌建设模式,产出包括理论框架、实施方案、课程资源等在内的系列成果,对区域小学红色教育高质量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专家组期待课题组在后续研究中能深化实践探索,注重过程积累,力争产出高质量研究成果,为新时代小学红色教育提供有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