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评论是一个很合理而明确的东西,有固定的标准和其世界性。诗歌在作者和读者两头都不是自给,都和世界有些割不断的联系。骆一禾对新批评有一个评价,他认为“新批评在精密度上的问题,使它不能计量伟大与崇高”,这很大程度上可以作为人人可作诗的依据和支撑。
新诗植根于中国传统农耕文化,富有极其澎湃的社会主义,个人的感情色彩被国家现实所牵动,而现代诗繁荣昌盛的今天,这个社会的每一个小份子,都拥有着极其浓厚的个人情感色彩,这其实就是诗歌评判中对于人的主观性最大的挖掘的来源。
我自己作诗,力求能够实话实话,绝不滥情,用最贴切的语言写出最真诚的寓意。回首往昔,多少像我一样的平凡人,都在用同样的初衷去创作诗歌,留下了很多珍贵的文字。王蒙先生主编,我欣赏。
1《街角的花店》·庄凌
小城的街角有一家花店
很奇怪门上没有名字
只是门口摆满了鲜花
不时有行人在门口驻足
闻一闻故乡
有一天我看见几只蝴蝶
在花丛里舞蹈
蝴蝶是不是迷路了
这里不久前还是菜地和田野
(原载《扬子江诗刊》2016年第5期)
很平淡真实的词语,勾勒出一个很美的乡愁。不只是庄周,还是余光中的样子。
2《望春风》·艾蔻
春天的风吹拂在水面上
它相信,所有的事物
终将退回水中,它吹过了水
也就吹过了整个世界
春风中,没有什么不是向水而亡的
它离人生如此近
还有落花,还有垂柳
还有数不清的男女
站在水边,被风倾斜
(原载《中国诗歌》2016年第8卷)
年轻与希望的交织,人的生命与自然本身的呼唤共鸣,春风吹又生。
3《身体里的故乡》·郁颜
身体有它的过错、隐秘与局促
每一处伤疤,都是它的故乡
它们替你喊疼,替你埋葬悔恨
隐瞒你,包容你,忍耐你,又无声地陪伴你
(原载《江南诗》2016年第3期)
人从来不会寂寞,只会感到心里的孤独。有人永远在人海期待与你相遇。
4《悖论之一种》·钟芝红
这里的风没有命名,折下其中一次
告诉我是静止的截面,另一面
推搡着许多认真的人群
我将漫无目的的花辨别,拾取
也不及你故作失焦的确认。
词语与词语需要缝隙,而密度
在星辰的渐变中缩小
夜晚我们也偶遇微弱的光
就像你发现了好看的什么
就会热情地接近——
然后变得小心,重申古往今来
一切自由的悖论:广泛、爱情、借尸还魂
我看见人们有时喜欢
(原载《黄河文学》2016年第9期)
爱情中的词语推推搡搡,矛盾和冲突的是人性,也是自然的天性。
5《在夜里》·丁薇
只有在夜里
你才是我
我才是你
我们才是我们
当黎明破晓
我们又戴上
各自的面具
过着悲伤
大于快乐的生活
(原载《人民文学》2016年第7期)
写下这些文字,我的内心是悲伤的。就像是我生活的这个世界,美好总是要藏起来。
五首风格有所差异的诗,不同的诗人,不同的感情,不同的评价和观众。没有一个准确的标准去衡量一首诗写的好坏,所以最美的意思留给读者。
诗歌的选本,偏爱于率真的、灵动的、大气的理性思辨。或许只有那些能够震颤心灵的文字才能够作为历史准确的精神坐标和文学见证。
诗歌是以语言形式表现的生命运动,对这一个活体,我们只能用一个身心合一的标准去评判。对于伟大的诗,我们读后,可以留下生机勃勃的伟大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