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在前文中,笑来老师提出了这样的论断:
大部分所谓的智商的确不是天定的,而是后天习得的。
那么,如何找寻提升智商的方法呢?
一、调整关注焦点
很多年前,有记者采访当时的GWWFZLLLQ,问到他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当下社会有不少群众认为外国的东西、环境都比中国的要好?”LLQ回答说:“每个国家都有鲜花和垃圾,当你总是拍摄国外的鲜花,而在国内只拍垃圾堆,难免会有人理解成外国要优于中国。”
对于鲜花与垃圾这两样平凡不过的事物,我们绝大多数人都会因为关注点的差异,而影响到对其背后的原因、文化、经济甚至于制度的判断。同样的,在日常生活里的一些小事上,也会有非常相似的细微关注点导致极大差异的例子。
如果我要学习英语语法,以下哪本的内容更好?
笑来老师推荐了以下甄别方法:
看版次
看印数
看出版社
看参考文献列表
这也是符合《如何阅读一本书》里检视阅读程序的。
二、提高智商方法
上图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美国国家训练实验室的研究成果。这里,既然智商也是可以习得的,那我们看下笑来老师在教会学生的同时,又对以下问题进行了更进一步的思考:
看一个老师是否会讲课,就看他是否有能力在同一时间里,让不同种类的学生对某一问题达到相同的理解程度。
记得三年前在一位Helen老师的TTT课上,学习到的根据学员性格,将其分为doer, thinker, observer和learner(最后一个不太确定)。然后根据该分类,采用最为合适的培训方法。听上去是否会产生这样的疑问:难道讲师的一次课程,还要根据四种类型的学员分别来讲授吗?我认为,至少在自己讲课的初级阶段是有必要的,否则会产生:
本质上不过是没有把对方当作一个活生生、有动机、有欲望、有情绪、有思考、有反应的人来看,而是把对方当作一个机械物件来处理而导致新问题产生。
回顾到自己的讲课过程,到现在也经历有三年了,好像除了敢于尝试、短期记忆增强、掌握一些笔记方法外,在“换位思考,随机应变”等方面没有任何进步。必须要有高手指点,才能带我出坑啊。这里笑来老师给出了有效的建议:
经常花时间“设身处地”地从他人角度思考(暂时把关注焦点从自己身上挪到他人身上),绝对是提高“智商”的快捷方式。
三、智商操作系统
计算机操作系统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DOS,已经发展到当前的网络操作系统。同样的,我们对计算机使用能力的判定,也从当年的“瞧瞧,这孩子五笔打字真快”,进化为“他可是C语言编程高手”,再演变为“这位老师是网络营销达人”。
停留在物理层的是一个个基础概念,到数据链路层则是这些概念的延伸。只有从网络层开始,才是应用的基础。
- 思考与行动
- 长期,几乎是最重要的概念之一,除了我们的专栏里已经提到过的与其他概念之间的关联之外,你还要把它与哪些重要概念清晰准确必要地关联起来?
只有通过长期积累,才能找到并运用自己的临界知识,并形成复利。
-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因为阅读我们这个专栏,你的关注焦点在哪些地方发生了变化?对你自己的生活影响都有哪些变化?
知识的收集不再是通过简单的印象笔记收藏,而是靠阅读、理解、吸收、内化、反馈、不断迭代。
- 今天的文章里举了“好老师讲课”的例子——“这个道理还能用在什么地方?”给你提个醒:实际上,写文章和讲课没什么区别,并且写文章面对的是更多的受众。建议你回去读读3月13日关于写作的文章,再读一遍,或者多遍,看看你脑子里会冒出怎样的新念头?
先认识到你所认为的读者或者受众所认识的B状态,是否真的是他们实际的B状态,不要出现“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