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周,我参加了两次葬礼,悲伤的情绪一直萦绕心头,一直沉浸在痛惜之中。都说死亡是人生的必经之路,但是对于亲人来说,那种生离死别还是无法接受的。
逝者均是家族老人,一个是伯母90岁高龄,平安终老。一个婶母年仅65岁,患癌症晚期去世。愿逝者安息一路走好!
作为家族的晚辈,亲生经历了两次生离死别的痛苦,耳闻目睹了亲人们难舍难分,悲痛欲绝的场面。
农村的葬礼,一般祭奠三天。90岁的伯母灵堂设在小院中间,灵堂布满青纱挽联,四周陈列无数的花圈。去世后,每天报庙三次,均在餐前。
第一天,报庙!所有孝子,披麻戴孝,排着长队,朝村边土地庙走去。白色的孝布,在微风吹拂下,翩翩起舞……来到庙前开始烧纸,又在打头人带领下,绕土地庙左三圈,右三圈后,磕头祭拜!然后离开小庙,朝家走去。此时此刻,亲人们的哭声,伴随唢呐悲伤的曲调,缓缓地移动着脚步,一步一步回到家中,到灵前叩首跪拜!
第二天,辞灵!白天依旧报庙,晚饭后开始辞灵。首先孝子手持遗像,伴随低沉的唢呐声,绕棺材三周,以示祭奠。接着开始吊孝了,所有孝子分别跪在灵柩两侧。吊孝女跪在灵柩正前方,边唱边哭边磕头,孝子跟着扣头还礼。吊孝女唱得是声嘶力竭,哭的是撕心裂肺,孝子们更是哭天喊地,死去活来,一边的看客也是泪流满面……悲伤的哭喊声划破了夜空,在小村庄上空回荡着……近两个小时的吊孝结束之后,开始辞灵,家族所有男性孝子,及亲戚朋友按顺序进行三拜九叩。在阴阳先生的主持下,伴随着悲伤的唢呐声,一一叩拜,跪在灵柩两侧的孝子一一还礼!然后女儿烧千张纸,所有孝子绕灵柩一周,祭拜结束。此时已是午夜时分,还要安排孝子轮流彻夜守灵!
第三天,出殡!一般情况下都是上午八时左右出殡!出殡前,所有孝子先去庙前送盘缠,指路,烧纸钱,烧纸牛(女)纸马(男)。然后回来准备出殡,开棺,躲钉,起灵,长子摔丧盆。灵车前,男孝子边扣头边移动着脚步;女孝子跟随着灵车哭灵,唢呐手紧随其后。悲哀的唢呐声,孝子贤孙们的痛哭声,交织在一起,使整个小村笼罩在悲伤的气氛之中。
我怀着悲痛的心情,走在送葬的队伍中,耳闻目睹了亲人离别之痛,泪水像断了线的珠子,不停的滑落……
送葬的队伍走出了村口,大支宾强迫痛哭的女人们停下了脚步!男人们随着灵车也加快了脚步,去灵地下葬了。至此,一个人的一生就圆满结束了,画上了句号!
中午十分,回灵餐开始了,人们还沉浸在逝去亲人的痛苦之中,虽然饭菜很丰盛,但是人们吃得索然无味……
另一位婶母的葬礼,与之类似,我也一直陪伴到最后!
衷心的祝福两位老人,逝者安息,一路走好!愿天堂没有痛苦!
这就是普普通通的农村葬礼的流程,说实话,参加完葬礼后,作为一个本家孝侄,我病了!整个人像扒了一层皮,瘦了一圈。那么逝者的亲生儿女,孙男娣女,又如何呢?就可想而知了!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中华孝道,本无可厚非。但是,我们不禁要问,这样的做法,真的有意义吗?它又能代表什么?说明了什么?难道葬礼办得越隆重,就越孝顺吗?诚然,本族的孝子贤孙们对待老人,那是屈指可数的,无可挑剔。老人去世后以此祭奠,也许这就是传统中的所谓孝顺的另一种方式吧!
但是,我个人觉得此法不妥,只是劳民伤财,不可效仿!有句话说得好:逝者坟前纸千张,不如床前一碗汤!活着的时候,让老人吃好喝好穿好,常回家看看,常陪伴照顾一下,岂不更好!
奉劝天下所有的儿女们,有空常回家看看,千万不要留下: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