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树丽
《额尔古纳河右岸》我买了有一段时间了,但是我还没有时间去读懂它,或者说我还未想过真正走进它,直到这次刘芳分享了这本书,我才发现自己错过了太多的美好,所以这一周无论如何我都要拿下这本书。
第一次听到迟子建这个名字以为是一个男作家,没想到是一个温文而婉的女作家,也难怪她笔下的文字如此唯美,读她对大自然的描写,我的眼前总是会出现瓦尔登湖。
文字的“我”有过两次婚姻,迟子建也一样,而且她们都收获了属于自己的幸福,所以我们总是能从文字中读到作者的影子,毕竟作品就是作者的孩子。
文中的“我”有90岁了,是鄂温克族最后一位酋长的女人,用她的口吻讲述了鄂温克民族顽强的抗争与自然的共生。故事的原型是活了101岁的玛利亚·索,她是最后一位女酋长,她带着一整个世纪的森林记忆离开,长眠于钟爱的驯鹿旁边。为了写这本书,迟子建老师亲自拜访了这位老人,并在山中居住了一段时间,去感受融入大自然的生活,尽可能的为读者还原真实的鄂温克人民的生活痕迹。
我是第一次知道鄂温克族,知道她们原始的生活方式,虽然我们处于现代文明的人可能无法理解他们的生活,还有萨满作为部族神圣的力量。他们可以祁雨,可以让生病的驯鹿康复,可以让即将死亡的小孩起死回生……他们唱着歌,跳着舞,仿佛是在与自然对话,请求自然关照一下弱小的人类,这虽然让我们感到不可思议或者怀疑,但这是他们的信仰。
路遥说人应该有自己的信仰,这是他们的生活之光,而现在的人总是我需要什么就信什么,闲时不烧香,有用通通拜等等,我们应该尊重这些民族的传统,尊重他们的生活方式。
我必须承认她说得非常有道理,正是因为有了信仰,或者说有了信条,比如“你要拯救些什么,必定要失去些什么”,所以鄂温克族在面对得失,生存与死亡的时候他们总是能坦然自若,他们没有焦虑也没有内耗,有的只是感恩。
新萨满妮浩的故事让我印象最为深刻,信仰的力量在她身上展现的淋漓尽致。她为了拯救别的人,选择用自己的孩子一命换一命,失去孩子她很痛心,可是她是萨满啊……4个孩子为此没了生命,可她又能怎么样呢。
而现实中妮浩的原型妞拉的人生更让人心酸——书中妮浩失去了4个孩子,而妞拉的七个儿子一个都没有留存,甚至四个女婿也未能幸免,他们连接神邸,对话万物。在平时,她们是孩子的母亲,在跳神时,她们便是拯救生灵的萨满,这不得不让我们对这个民族肃然起敬。
刘芳告诉我们这本书其实很薄,它就是在讲一个故事,但是这本书如果顺着文字去延伸或深挖,这本书就会变得特别厚重,我们能通过故事读懂历史。
这是我们第一次静静地听刘芳讲故事,我们不敢走神,因为一旦松懈,我们可能就听不懂这个故事,搞不清楚人物关系。
我敬佩刘芳的最强大脑,她总是能清晰地记住书中的这些复杂的名字,而且她巧妙地把他们分组,然后分别以故事的形式给我们呈现,让每一个人物的形象变得立体和鲜活。
幸福的人生可能千篇一律,但不幸的人生却各有不同。
她讲的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伊芙琳和坤德的爱情故事,伊芙琳因为丈夫坤德在结婚前曾经爱上过一个蒙古族姑娘而耿耿于怀一辈子,她心里恨的种子便扎下了根,发了芽并结了果,我觉得她一生是一个悲剧。
她嫁给了坤德怀孕后,才知道丈夫心里有别的女人。生了儿子金得,从此拒绝丈夫求欢。她强迫儿子娶一个歪嘴的姑娘杰夫琳娜,金得在新婚当天吊死在一课枯树上,以死明志。坤德开始用他的方式惩罚伊芙琳,竟然让伊芙琳怀孕了。可她驾着滑雪板穿梭了一整天,她用这种方式故意让自己流产,终结了坤德日思夜想的小生命。从此后,伊芙琳和坤德彻底对生活失去了希望,也没有了争吵和怨恨,如同两棵相对着的枯木。
直到她生命的最后时刻,她才开始变回最初的样子,她说的话终于不带刺了。她的强势,她的倔强,她的固执,她的不懂放手,终于让她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伊芙琳是一个相对丰满的人物,兼具人性中的善恶两端,且均为达到极致,她的善是天性使然,她的恶亦情有可原。善良的本性和扭曲的灵魂一度使她痛苦不堪。她的痛苦源于她婚姻的不幸,但最终她并没有完成对自己的救赎。
刘芳告诉我们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对命运的选择,因为我们允许自己做自己,也要允许别人成为别人。同时她还告诉我们这个民族最终回归文明生活被同化,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的部落没有文字,所以就没有了传承。
我突然想到了自己,我每天都在用文字记录生活,显然这也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思想的表达,或者说是一种力量的传递与影响,毕竟文字是最高级的影响力。
我非常庆幸自己没有错过这次的读书分享,我发现周五晚上来参加禾光读书会也成了我的习惯和生活方式,“无事此静坐,有福方读书”,周五晚上的读书给我忙碌的生活按下了暂停键,让我慢了下来,尽享与大家一起读书的美好。
明珠告诉我他这周一定要看看这部电影《额尔古纳河右岸》,我也一样,所以早起后我就开始打开电视,电影我没找到,但是我却找到很多和这本书有关的视频,于是自己再一次脑补。
阿匪很早就读完了这本书,这让我很是佩服,所以我们读书必须学会选择,好书必须早读。
不管怎样,“亡羊补牢”也算不晚。
感谢刘芳的精彩分享,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