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7月3日,川藏线第7天。今日行程安排较简单,沿318国道从波密县城扎木镇机动至市区八一镇,行动区域都在林芝市的318沿线附近游走。上午8点出发,沿道伴着咆哮的帕龙藏布江,一路游览原始森林和14公里的通麦险段。中午在巴宜区鲁朗镇调整休息,后继续伴着拉月河、鲁朗河,游览了鲁朗林海、色季拉山、尼洋河口区、两江汇合处和柏树王公园,晚上在林芝市区(八一镇)宿营。
林芝市位于西藏东南部雅鲁藏布江大河谷内,在尼洋河和帕隆藏布河流域间。由于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生物样式繁茂,属典型的江南气候,农业较为发达。植被以山地温带针叶林的较为典型,境内海洋型冰川也较多。其中特产以菌类松茸、羊肚菌较为出名(最近吃了两次)。部分地区风景秀丽,很多地带被誉为“西藏江南”。
波密的318国道两边原始森林郁郁葱葱,各类树木苍翠欲滴,植物种类非常丰富,例如云杉、各类松树、柏树、樟树等十分高大。原始森林保持较好,各类草甸和花草盛放,山林里雾气升腾,高地上云雾飘飘,如仙境遥遥。行走在森林环抱、原野绿色预滴的美丽国道上,令人心旷神怡。而路左侧的滔滔江水奔流不息,波涛翻滚。
流域内主要有河流有帕隆藏布河、易贡藏布河等,两条河相会于通麦后,流进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大拐弯处。通麦镇至排龙乡的14公里临崖路段曾经号称为“通麦天险”或“通麦坟场”。通麦、排龙一线有“死亡路段”之称,曾是川藏线最险的一段路。但经近几年道路改造,已改变过去危险境地。主要是新建以“五隧两桥”为主(通麦特大桥、排龙沟特大桥和飞石崖隧道、小老虎嘴隧道、帕隆隧道以及其他一些隧道明洞)。原来二十来公里的烂路减到5公里多,取而代之的是穿山的隧道和跨河的大桥。其中通麦特大桥是跨度为256米的单塔单跨钢桁梁悬索桥,迫龙沟特大桥为长743米的公路双塔斜拉桥。现在川藏公路举世闻名的通麦“卡脖子”路段成为历史,整个通过时间由过去的2个多小时缩短到20分钟,更加安全便捷。目前,通麦还有三桥并列,俊是川藏公路交通发展的见证,也成为人们缅怀历史场所。
通过了迫龙沟特大桥后,沿318国道向鲁朗镇进发,而左边的拉月曲江汹涌咆哮的向后方流去,拉月曲在排龙汇入帕隆藏布江,最后汇入雅鲁藏布江。沿着318国道,顺着拉月曲河、鲁朗河到达鲁朗镇进行午餐。
在鲁朗镇稍作休息调整后继续向林芝尼洋河进发,首先经过鲁朗林海。林海两侧青山由低往高分别由灌木丛和茂密的云杉和松树组成,周边雪山林立,谷内森林葱笼,山林中间是整齐划一的草甸,周围溪流蜿蜒,泉水潺潺,各种野花怒放盛开,最具特色的木篱笆、木屋、木桥及农牧民的村寨星罗棋布、错落有致,勾画了一幅恬静优美的“山居图”。
经过鲁朗林海后,向色季拉山垭口开进。色季拉山是尼洋河流域与帕隆藏布江的分水岭,为川藏公路南线所跨越。当我们一路攀爬向色季拉山垭口(4728米)时,由于山顶雨雾并重,呈现云蒸雾绕美丽景观,云海、草甸、灌木丛、花海、无际的林海和远眺南迦巴瓦峰峻美的雄姿十分美丽。下色季拉山时,沿着盘山公路找到半山腰一处隘口,透过深林的空隙,远远眺望八一镇。远处山林山脚延伸处,民居星罗棋布,眼界尽头有一条宽阔大河在流淌,应该就是尼洋河。
下了色季拉山,我们直奔尼洋河景区。尼洋河是西藏工布地区的“母亲河”,河流清浊分明,沙洲星罗棋布,牛羊点缀其间。沿河两岸植被完好,风光旖旎,景色迷人,野生鸟类众多。呈现出美丽的田园生态,形成了独特的河谷风光,被人们称为西藏的江南。尼洋河最后在林芝镇的不久乡附近汇入雅鲁藏布江。
尼洋河口附近的八一镇巴结村有一块百十来亩的古老巨柏林,是当地藏族群众心目中是圣地。这些巨柏高大参天、浓阴蔽日、繁茂苍翠,其中一株“柏树王”胸径近6米,年龄在2600年以上,需十多人手拉手才能合围。被藏民誉为神树,堪称“活的文物”,令人叹为惊奇。
今天安排都是顺路就近游走看看,离拉萨越来越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