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大学生毕业找工作变得越来越难,且即使找到了普通白领的工作,工资待遇也不容乐观。相反蓝领的工资却逐年增长,特别是技术蓝领的工资越来越高,且缺口还很大。
现在经常听到一种说法,3、4千也想招农民工,招大学毕业生还差不多。这确实不是个笑话,现在有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干着一个月3、4千元的白领工资。然而,一个普通的清洁工一个月也有3千多的工资,一个普通的行政司机一个月也有4、5千的工资,住家保姆一个月5、6千的工资,月子保姆一个月1万多元等等。
现在蓝领的工资越来越高是社会的一个进步,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我们的高等教育也是有了问题。许多高校培养出了许多社会不需要的万金油般的人才,而社会却不需要太多这样的人才;社会需要更多的蓝领技术工人,但这方面的工作却很少人愿意做。因此,大学生越来越难找工作,普通白领的工资也越来越低,蓝领技术工人却工资越来越高,但依然缺口很大。
国家已经看到了这些问题,也有许多专家建议将普通高中控制在百分之五十以下是有必要的,其他的人则进入技校和职业高中学习。如此,高校可以避免盲目扩招带来的万金油人才过剩,又可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适合社会发展的蓝领技术人才,形成人才的合理配置。
家长和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特长以及家庭情况和未来发展,来规划自己的努力方向。没有必要都去走独木桥式的高考路线,花费了家庭的不少积蓄,毕业出来又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或者只能找到工资较低的普通白领的工作。
德国和日本的模式或许可以借鉴,这两个国家的专门学校和技术学校都办得不错,所以它们培养出较多的技术工人,因此制造业水平也较高,这两个国家也是工匠精神较好的国家。虽然智能机器人会替代许多技术工人,但是许多人工制作的高端产品依然会得到小众高端消费人群的青睐,还有不少传统的手工制造需要传承,这些都需要特殊技术工人。
工资待遇都是由市场调节,哪一类人少了、供不应求了,这类人的工资便会上升;哪一类人供过于求了,这类人的工资则会下降。在读大学时学英国的《新概念英语》中读到过一篇文章,说有一位丈夫是蓝领工人,但又害怕妻子知道,每天体面地穿西装出门,到了工作场所就换上蓝领工作服,回家又换上西装。后来他找到了白领的工作,每天可以大大方方地穿西装去高档写字楼工作,然而他的工资却少了许多。那时读到这篇文章感到很奇怪,为什么蓝领会比白领工资高?为此我还问过老师,老师的回答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大部分蓝领的工资都比普通白领高,但是依然没有多少人愿意干蓝领。
现在明白了这都是由市场规律决定的,是供求关系的主导,因为大多数人都不愿意干蓝领工作,导致此类工作需要用更高的工资才能吸引人们来干。曾经看过一则报道,一位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所以又去读三年技校学技术,毕业之后很快找到了工资较高的蓝领技术工作,这是一位懂得变通的人。
未来的趋势是蓝领工资还会继续涨,市场对白领的需求越来越少,普通白领的工作很多被人工智能替代;白领和许多大学毕业生将会被迫进入蓝领队伍,许多中学生也会选择进入技校和职业高中学习。
经过几年之后,受市场的调节,人才逐渐配置趋于合理化,蓝领和白领的工资逐步相差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