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14日 21:22 河南
2025.2.14 郭欣美
““深度学习,追求理解”第四章 理解六侧面
摘:1.界定理解更为慎重,理解是多维的和复杂的有不同的类型,不同的方法,同时和其他知识目标也有概念上的重叠。……为了构成成熟的理解,我们形成一个多侧面的视角去理解六侧面。能解释、能阐明、能应用、能洞察、能神入、能自知。
2.侧面1解释:恰如其分的运用理论和图示,有见地、合理的说明事件、行为和观点。
侧面2阐明:演绎解说和转述,从而提供某种意义。……阐明的对象是意义,而不仅仅是貌似合理的解释,阐明通过强有力的故事传递见解,而非抽象的理论。当一个人能有趣的阐明当前或过去的经历,并且这种产品意义重大,说明他达到了这样的理解。然而正如布鲁纳斯所提到的,有趣的菜名总是充满争议,多种多样的。
侧面3应用:在新的、不同的、现实的情境中有效的使用知识。
理解就是能够应用知识——是美国教育的一个传统传统观点。
瑞士儿童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提出了一个更为激进的观点,学生的应用创新本身就展示了其理解的程度。
侧面4洞察:批判性的富有洞见的观点。
洞察最理解的一个侧面是一种成熟的思考,要具有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的能力。
侧面5神入:感受到别人的情感和世界观的能力。
深入是洞察的一种形式。因为它包含了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是我们超越那些看似古怪的、不同的、看起来不可思议的观点或人,认识到其中有意义的东西
侧面6自知:知道自己无知的智慧,知道自己的思维模式或行为方式是如何促进或妨碍了认知。
所有的理解最终都可以归结为自我理解……一个善于理解世界的人必定理解自己……当事情涉及我们时,理解就开始了。这需要对自身的偏见持基本的怀疑态度。———汉斯_格奥尔奥.佩达默尔《真理与方法》。
思:1.《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第四章,从六个侧面解读理解是多维的和复杂的有不同的类型,不同的方法,同时和其他知识目标也有概念上的重叠。能解释、能阐明、能应用、能洞察、能神入、能自知,是理解的不同层面的,最高级的层面就是能自知。
2.在这六个侧面中,感受最深的就是“神入”,就像作者说:“感受到别人的情感和世界观的能力。”如果能够神入,如果能够真正的理解“神入”,我们就应该能够理解自己常说的一句话“这么简单的一个词语,为什么学生就是记不住或者理解不了呢?”比如在教学《陈太丘与友期行》时对“敬辞”如尊君,和谦辞“家君”的讲解时,自认为讲讲的十分透彻,可是学生在听课时也自认为理解了,但是在考试测试卷中,仍然会判断错误哪些词是谦辞,哪些词是敬辞,这也许就是学生在知识的理解上没有“神入”,“没能真正的感受到别人的情感或者世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