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句话:所谓创业成功,无非就是解答题高手做对了选择题。如果把“创业”去掉,那就是:所谓成功,就是解答题高手做对了选择题。
那么成功首先必须是高手的事或者是“最终成为了高手”的人的事。他们解决问题常常能够速度更快、效率更高、结果更优,但最终高手也不一定能够成功,因为他们可能做的事并不是能够获得巨大成功的事,也就是他们的选择能力太差。
用《把时间当做朋友》这本书中的观点来解释成功就是: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选择往往发生在做事之前,一但选择错了之后开始做事了,不管你水平再高,于事无补,效率再优,越做越错,速度外快,只能是“早死早超生”,都没有办法做出大的改变。回过头再去看就会发现结果一开始就已经定了,在很多人看了这就成了所谓的“宿命”,很多人会用运气不好去做解释。
那么为什么解答题高手会选择不好呢?那是因为没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所谓价值观就是知道什么好,什么更好,什么最好。知道了什么好就会知道什么不好,同样知道什么更好,什么最好就会知道什么更差与什么最差。如果将我们的大脑比作一个操作系统的话,里面最核心的就是概念与价值观。之前学习的概念:什么是你的资本,什么是最大的恶习,什么是万能钥匙,什么是落后,什么是活在未来……认真审视每一个需要使用的概念,并将他们连接起来,我们就能够找到衡量一个人是否聪明的标准:
1 在他的脑子里有多少清晰,必要,准确的概念
2 他脑子里的那些清晰,必要,准确的概念又有多少清晰,必要,准确的关联
按照这个标准来判定,我们会发现聪明并不是遗传的,而是可以通过后天训练而习得。先天我们是会有一些差异,但通过后天的训练,那些先天的训练就会显得微不足道了,就像《刻意练习》中说到的,莫扎特的听音水平在当时被认为是万里挑一,但通过后天训练,每个人都是可以达到的。
于是,选择并不难,所谓选择只是在价值观确定之后自然而然的结果。到最后决定我们命运的居然是价值观。
然而要拥有正确的价值观一定要避开的陷阱就是——以偏概全。人们常常犯的错误就是认为自己怎么想全世界就都会这么想。有一个常见的创业者的思路:
1 我发现了一个重要的需求
2 我就有很强烈的这样需求
3 我周围的人大部分都有这种需求
4 市场上还没有这种需求的产品
5 我如果做出了这种需求的产品就一定会成为第一个做出这个产品的人,那么我就一定会成功
这是一个很难被说服的需求,看起来每一句都对,连起来更对,但“我有这个需求”和“全世界都有这个需求”是有很大差别的,而且周围的人也不一定会给你说实话。
最近的一个例子是,2016 年美国总统竞选,希拉里落败。有一个我相对比较信服的说法是,希拉里败在她实际上并不了解身处中低层的美国白人选民的想法,也从来没有真正“放下身段”去美国中部去体察民情……于是,最终,希拉里“以偏概全”地、“一厢情愿”地把很多“看法”误以为“事实”,进而做出了很多时候实际上是低级错误的决策。
按照这种说法的解释,希拉里的失败,是精英阶层自以为是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