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也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然而近年来,形式主义却如同一座沉重的大山,压得基层干部喘不过气来。新华社近日连发 5 篇文章梳理基层形式主义乱象,痛斥“乱折腾”徒增基层负担,这无疑为我们再次敲响了警钟。力戒形式主义,让基层轻装前行,已刻不容缓。
形式主义在基层的表现可谓五花八门。有的地方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贯彻会议,看似繁忙,实则无效;有的急于打造“面子工程”,只注重形式而非内容,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却无法真正造福百姓;还有的过度留痕,让基层干部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填表报数、做台账,无暇为群众办实事。让基层干部从无用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把心思和精力真正用到抓落实求实效上来,必须靶向治疗、多管齐下、综合施策。
力戒形式主义,必须彻底治理重形式轻落实、以形式代替落实等顽瘴痼疾,倡导实干,为广大基层干部减负。首先,要转变思想观念,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切实统一上下责任,结合基层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坚决防止以强硬的形式代替执行,真正让党中央的政治决策和部署在基层扎根。领导干部要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群众利益优先的宗旨,以实实在在的成绩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支持。要坚决摒弃不切实际和急功近利的政绩观,不搞“个人秀”,不说表面话,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其次,针对基层实际中存在的层层加码、会议检查过多、基层干部疲于应对等情况,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最大限度简政放权,把基层干部的时间和精力从繁杂的检查调研以及一些“反复功”“无用功”中解放出来,使其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实打实的工作中去,到群众身边去,拜人民群众为师,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基层干部只有脚底有泥土,心中才能充满真情。
再次,要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依规依纪进行问责,严肃问责、规范问责、精准问责,要有“问责一个、警醒一片”的辐射作用。真正做到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要给基层干部吃一颗“定心丸”,让有能力、有想法的基层干部可以没有后顾之忧大展身手,切实为人民谋福祉。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力戒形式主义,让基层轻装前行,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人民的期盼。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要倾听基层干部心声,让敢担当有作为的干部有干劲、有奔头。”要整合各方力量到基层减负工作上来,形成为基层减负的工作合力,做到标本兼治、治标更治本,激励干部更好地苦干实干、担当作为,真正以减负为轻装“塑形”,以松绑为前行“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