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过得好不好就看这一点:会不会断舍离。断舍离是一种生活状态,但这三个字其实是三个概念,“断”掉不需要的物品,“舍”去多余的物品,从而脱“离”对物品的执着,达到自由的状态。现实生活中很多老人都喜欢保留家中的一些老物件,或者是不愿舍弃一些多少年也没用得上的东西甚至一些物品的外包装。也许是他们的恋旧心理很重,那些老物件可能承载着一些美好的回忆吧;那些多少年没用的 东西可能是他们当初花了大价钱买来的,想着可能哪天还能用得上;那些外包装可能是想着哪天也许装东西需要用得上,心里也许是对未来还有一些担忧。不管哪种想法其实都是内心的一种执念的驱使,也是对眼下生活的一种折射吧。但是晚辈们可不喜欢这样的生活理念,两代人之间的矛盾就显现出来了,疙疙瘩瘩的,谁的心里都不舒服啊。所以,才会有了“一碗汤的距离”。舍弃了不必要的东西,就是舍弃了生活的矛盾。而年轻人,经常看到打折心动不已,不管这些东西是不是我需要的,都会买一堆放家里,过后可能过期了还没用完。表面上看是为了省钱其实最后还是浪费了,并没有达到省钱的目的。于是内心的愧疚、自责、不舒服的感觉就会涌上心头,说不定还会被家人责怪,导致家庭关系的紧张。如果当初买的时候思考一下我真的需要这些东西吗?还是只是因为东西便宜?冷静之后理智决定可能让我们节约了不必要的开销,那些自责、内疚、不舒服的负面情绪是不是就可以少一点甚至没有了?舍弃了不必要的东西就是舍弃了自己的负面情绪。
面对这个复杂多变、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每个人都想跃跃欲试成就自我,有一番作为,名利双收或者有一个也行然后走上人生的颠覆。但是,现实是残酷的,不是每个人确定一个小目标:先赚一个亿。都能够实现的,于是,碰的头破血流之后,开始自暴自弃、自怨自艾、妄自菲薄,从此一蹶不振。假如能够看清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实际能力,给自己的人生做出合理规划,舍弃那些不切实际和好高骛远的目标,把自己那颗骚动不安的心灵割舍掉,踏踏实实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一定能够赢得属于自己的幸福人生。舍弃了不可能的梦想就是迈向了幸福之路。当我们要带着“和当下的自己很合适”的思考去筛选物品时,就必须要清楚的了解自己,通过不断的筛选物品的训练,那个一直以来隐匿的自我就会越来越明显的呈现出来,我们就能以此判断出准确的自我形象。如果我们能主动的去践行断舍离,就会发现舍弃那些不必要的“垃圾”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那样才会少一些牵绊和消耗,更专注的做好自己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