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跑线”这个词想必大家并不陌生。
它是体育比赛中经常用到的,起跑线选的好,比赛的时候对谁都是公平的。
人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往往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起跑线到底是什么?起跑线又意味着什么?起跑线将家长和孩子带向何方?这几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今天的家长,往往把‘起跑线’神秘简单化了。
起跑线意味着学区房,意味着给孩子提供丰富的物质条件,起跑线是给孩子上一所好的学校。
有的家长为了孩子早上一年学,不惜一切代价剖腹产,为了在9月份之前出生,提前早上一年学。
他们以为的起跑线是快、早,只要比别人快,比别人早,就觉得孩子比别人优秀,比别人跑得远,这种想法是不切实际的,往往是大人的一厢情愿。
我们可以换一种想法,孩子过早的进入学校,上了一年级,和他的体力、智力不相匹配,跟着一群大孩子跑。
他是整个班上最弱小的。年龄小,但除了年龄小,没有任何的优势,他每天都“跑”得气喘吁吁,每天都“跑”的很累,我们有没有替孩子想过?
我们不能把眼光仅放在教育的起跑线上,更应该考虑一下什么是教育的终点,人生不是短跑,是一场马拉松比赛,孩子要以什么样的身份跑完这场马拉松呢?
小时候我们都学过“龟兔赛跑”的故事,乌龟虽然输在了起跑线上,但由于兔子不知道什么是终点,终点意味着什么?在快要到终点的那一刻,放纵自己,骄傲的慢下来了。
结果,慢悠悠的乌龟,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最终赢得了这场比赛。
过分的强调起跑线,导致孩子觉得起跑线决定输赢,从而丧失奔跑的动力。
我前几天和我儿子的班主任聊天,我儿子上中班,班主任说了很多家长担心的问题:孩子在上大班之前,需不需要报一个衔接班,给孩子做培训,防止小孩上了一年级跟不上。
小孩才上幼儿园啊!家长就有这种可怕的思想,恨不得把孩子的时间都填满各种辅导班,以此来减轻自己的焦虑感,安慰自己。
由于家长过度关心,强化起跑线,告诉孩子一步落后,步步落后。
一旦孩子觉得自己落后了,就会觉得完蛋了,什么都做不了,只能过早的放弃,内心变得脆弱,容易玻璃心。
一旦有玻璃心,影响一辈子,孩子就再也没有“长跑”的动力了,甚至连再来一次的想法都没有了。
好的教育应该帮助孩子找到内动力,内动力应该来自于兴趣,好玩,求知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