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底,组织安排我到教研室教科室任职。这对已从事教育督导十年之久的我来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意味着我的工作重心从校长的学校管理转向教师的课堂教学。或许是因为从事督导工作的惯性思维,到了教研教科室后,我首先思考的是教学的研究与管理,要不要构建课堂教学的基本标准?基于我国基础教育师资的来源、师范类教师教育的实际、以及区域中小学教研的现状,目前,优质教师太少,教研员组织的公开课推广意义不大。用一定的标准去规范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显得非常重要。于是,开始了合格课堂教学基本标准的探讨。
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是合格的?我在网上检索“合格课堂”相关答案,很愦憾,几乎没有此类问题的论述,有的只是一堂好课的标准。于是,我在努力寻找、探究“合格课堂”的基本标准,使之成为区域教师教学的基本规范。
我认为,合格课堂的基本标准,应在理念、目标、方式、情境、作业和效果等六个方面进行构建。即:
(1)理念影响到位。学生的健康成长必须首先落实到每一堂课的教学之中。科学理念是否影响到位,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基本前提。理念影响到位,是指教师是否始终坚持学生为本、差异教学、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
(2)目标设计科学。课程标准、教材与教学内容是共性的,而学校、教师与学生是具体的有个性的。教学有效与否的衡量标准是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教学目标设计的科学性,对于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尤其重要。教师必须根据课程的三维目标要求、教材的地位与作用、班级学生的学习起点,遵循“以学定教”的原则,策划出适切、可行、可测的课时、单元(章节)教学目标。
(3)方式提供合理。教无定法,适合学生发展的,都是合理科学的。教学方式是否合理,主要评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否合理地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等方面的学习方式。
(4)情景创设多元。学生的本质是好奇的、好学的。先进的理念、科学的目标,需要多元的教学情景。情景创设是否合理,主要评价教师是否设计并运用了主动、多向、和谐的教学环境。
(5)作业分层有效。学生的学生水平是有差异的,但配套作业本中的作业是面向共性学生的,优秀学生与学习起点相对滞后的学生,体验不到学习的快乐。教师既要关注班级中的前10%的学生,更要厚爱班级中的后20%学生,为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获得不同的发展。
(6)效果感觉良好。基于教学目标的学生学力要发展,同时学生的人格要成长。以此为基础,反过来评价目标设计是否科学,方式提供是否合理,情景创设是否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