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好像提到过赵本山主演的《落叶归根》,这不仅是本山大叔演过的最好的电影,也是一部好电影。看B站的时候无意看到一个up主讲解了这部多年以前的公路片。国内的公路片能想到的一般会提到徐峥和黄渤的那部,还有韩寒导演的那部,名字我都不记得了,也懒得去查了。但它们都并没太多的内涵。现在已经很少有人重提更为经典和深刻《落》了。小时候看不懂,因为是赵本山主演,从头笑到尾。如今重温,它不仅以死亡这个终极主题贯彻全片,还有一系列和死亡、活着、人性等相关问题,发人深省。现在再看,自然笑不出来,但似乎也哭不出来,更多的是成年人世界的堵塞、矛盾和没办法。大笑和大哭的极端表达应该仅仅停留在孩童的世界里,我这么说并非贬低小朋友,而是我们反而应该向他们学习,因为更多细密而庞杂的污染,已经不太记得大哭和大笑了。
今天的日历的句子也挺应景,摘录詹姆斯·乔伊斯《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中的一句:“去生活,去犯错,去跌倒,去胜利,去用生命再创生命。”听起来挺西方的一句话,在我看来更适合我们内敛的东方人,提醒我们生命是有长度的。我也并非喜欢死或找死,我不过是不想故意看不到一些问题。而立之年已过,死亡已不再陌生。最前排的老人已经开始离去,当然对我来说死亡还有很远,但应该开始思考了。上大学时死亡这个词儿对我来说不过是摇滚乐的一种,如今它变得现实了,就不能装看不见。
我只是跟着那个介绍电影的up主重新大概浏览了一遍,看过的记忆就都回来了。电影,或艺术的美好(或非美好,也是一种启示)在于它们提供给欣赏者一把开启各种意义的门的钥匙,至于欣赏者打开门是徘徊还是进入就各自把握了。通过对电影的回顾,除了死亡本身,更多的还是活人的沧桑。已故之人撒手人寰,留下的所有都托付给了活着的人。死亡与活着,问题似乎在于死亡,又是个人面对的终极问题,但悲与喜都留在的阳间,而界限的另一边是没有所谓的悲剧和喜剧的。问题变得复杂了;问题始终或许从未简单过,简单的很可能是人,我们对于“复杂”的认知和分析以及之后的行为能力还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