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看B站,无意间给我推送了一个讲海子的短片,没想到居然看完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自然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也许,我和多数人一样,也只知道这一句。今天还和朋友网聊呢,近来由于读了布罗茨基的书而越来越对诗歌有兴趣了。诗歌是这样一种兴趣,不是说有兴趣了就能马上了解的,也不是像玩模型只要花钱就能马上成为收藏家。它需要我们慢慢进入,而且很需要工夫,越想快越不达。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还是个孩子,即便那时是诗歌的黄金年代我也没有感受。如今只有靠文字或影响来“回看”的份。
我常常会产生一种十分狭隘且招人烦的想法。比如我喜欢读书,就会想难道这世上还会有人不读书么,那他们活着干嘛呢;我喜欢玩模型,也会想如果一个人不收藏模型那多没有乐趣;现在我又对诗歌感兴趣,也自然会感叹其他人不欣赏诗歌而遗憾。这就是我的偏狭和龌龊,以己之心度他人之心,美其名曰“将心比心”。我并非自虐狂,非要自曝短处。还有更多丢人的举动和行为就不赘述了。但很喜欢这样的反思,因为我总有一个信念,过失与短处可以不表达出来,但不要骗自己,直面总会好过躲藏。万一未来会产生因量所致质的新生呢,那人生一定会更加丰富。我也怕丢人,但更怕自己不敢承认的丢人却还要遮挡。
《三联生活周刊》有一个栏目叫“思想”我特别喜欢。正在读的这一本的“思想”讲的是“美国反智主义的根源”。讲一句题外话,有一点我不是特别满意,我们在舆论上总会有意无意地敌视尤其如美国这样的国家,当然国际政治嘛,我也不懂暂不赘述了。很简短的文章却还是很好看的。所谓反智主义,不是反智慧、知识、理性、理智,而是反智识。什么意思呢,我再把别人吃的东西吐出来一下吧,有点长,抄一下:
“霍夫施塔特认为,智识的核心是超然的智力、概括能力、自由的思考、新颖的观察、创新、激进的批判。在反智主义者眼中,这些要素都很可憎:超然的智力是没有感情的头脑,概括能力等于抽象、伪善,自由思考是不负责任的理论化,新鲜的观察是神经质地渴求新鲜、鄙视传统。
反智主义反对智识的理由立足于一系列错误的对立:首先,把智识跟情感对立,认为智识与温情有些矛盾。其次,将智识与品格对立,认为智识仅仅代表聪明,而聪明轻易就会变为狡猾或邪恶......”
感兴趣的朋友自己买来读吧,这本还挺好看的。第13期,总第1130期。
老百姓间的对话常常会以“不是我说你”为开头。对于很多问题、概念、词汇、意思我也想说,不是我说,确实我们活的都很混乱。和平年代,除了搞经济之外,人更多是违心的、理智的动物、逻辑的动物、艺术的动物,至少相当一部分人已经脱贫甚至过得还不错。借一下胡博士的话,少一点享受,多谈谈问题。比什么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