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顶一万句》是刘震云获得矛盾文学奖的小说,全书分为《出延津记》和《回延津记》两部分。
《出延津记》写的是一个普通农民吴摩西为了寻找唯一能说得着话的养女巧玲而走出延津的故事。《回延津记》写的是吴摩西养女的二儿子牛爱国为了能圆母亲临死前的一个心愿、为了弄清楚一句话而回延津的故事。他们貌似寻找的是人,实际上是寻找一句话,寻一个能说着话的人。这也是一句顶一万句的缘由吧!我们生在世上,不都是在寻几个能够说着话的人吗?
作者描写的都是一群生活在乡土间的卑微百姓:卖豆腐的老杨,剃头的老裴,打铁的老李,以及杀猪的,贩驴的,染布的,开饭铺的,还有提刀上路杀人的……就是这些地位低下的普通百姓,带我们走进了一个无奈枯燥有时又不乏有趣的世界。读着读着,就会眼泛泪花,感同身受。
它是中国版的《百年孤独》,把中国底层普通老百姓的孤独刻画得入木三分:亲情淡漠、没有朋友、没有可以说上话的人。
吴摩西在家被父亲算计,离家后跟师傅杀猪、到染坊挑水、跟神父老詹当徒弟、给竹叶社劈竹子、在县政府种菜,“嫁”给二婚老婆吴香香,老婆又跟邻居私奔了。
他没有朋友,连一句说得上话的朋友都没有。娶了吴香香,也是没话说,处处都言听计从,挨打受气。最终,吴香香还是跟隔壁老高跑了,因为吴香香跟吴摩西没话说,跟老高有话说。
牛爱国也是这样,没几个能说得着的朋友。娶了老婆庞丽娜,两个人结婚之后几乎没话说。老婆跟他没话说,跟开婚纱影楼的小蒋却有说有笑。最后,老婆还是跟人跑了。
其实,生活中也是这样,心里有很多的话,却没有一个可以说的人。因为你知道,很多话都是不能说出来的。藏在心里,是秘密,说出来,就是祸根。毕竟,人心隔肚皮。大家都学会了不说,不让对方知道自己的心思。这样,保护了自己,却也让自己更孤独了。
我们总是期待找到一个懂自己的人,让自己不再孤独,这个人可以“一句顶一万句”。所以我们不断地在寻找。但是,找来找去,却发现自己更孤独了。我们怕找不到“说得着”的那个人,又怕好不容易找到了又失去,更怕“说着说着又说不着了”。
每个人,从出生起,就和这个世界建立了微妙的关系。你和亲人、朋友、邻居,甚至陌生人,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 但是,真的可以一起说上话的人,没几个。和某些人,你就是不知道聊什么,和有的人,可以一见如故。
作者在文末写何玉芬说的话,“日子是过以后,不是过从前。我要想不清楚这一点,也活不到今天。”一句话,把一个普通小人物一世的辛酸概括了。是的,迟早有一天,都会“物是人非事事休,未语泪先流”的。所以,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往前看,别回头望。你比想象中孤独,也比想象中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