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夕四少
元春省亲一回的文字简直是浑然天成,字字珠玑,句句精彩,如在眼前,非亲历不能为之,反复阅读这一回的文字,是一种莫大的享受。
元春之所以能省亲,原文第十六回借贾琏之口做了交代:如今当今体贴万人之心,世上至大莫如孝字,想来父母儿女之情皆是一理,不是贵贱上分别的。……竟大开天地之恩,特降谕诸淑房贵戚,除二六日入宫之恩外,凡有重宇别院之家,可以驻跸关防之处,不妨启请内廷銮舆入其私第,庶可略尽骨肉私情,天伦中之至性。
上面有了谕旨后,贾府即开始营造大观园,从年初到十月份大半年左右的时间,大观园初建成,等到所有事情都已齐备,再无一些遗漏不当之处了,于是贾政方择日题本。本上之日,奉朱批准奏:“次年正月十五上元之日,恩准贾妃省亲。”
这才进入元妃省亲正文,不过遍读这一回的文字,可以说是字字血泪啊,在元春省亲前后不过七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她先后哭了六次,由此可以推断出两点信息,一是元春在宫里的生活并非一帆风顺,或陷政治斗争之中;二是元春少时被送进宫,骨肉分离,思家心切。
我们不妨从头来看一下元春省亲的行程和她的几次悲伤。
“至十五日五鼓,自贾母等有爵者,按品服大妆。”五鼓是什么时候呢?就是五更,以前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五鼓或五更,五更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清晨3点到5点之间。
虽然元春是贾母的亲孙女,贾政的亲闺女,是从贾府走出的凤凰,但如今已然是贵妃身份,天地君亲师的次序是不能错的,要先君后亲,所以接待元妃自然不能怠慢,一大早贾赦等在西街门外,贾母等在荣府大门外。宁可多等一时,也不能误了吉时。
贾母等人估计等了很久,已经不耐烦了,才来了太监汇报元春省亲的日程。太监道:“早多着呢。未初刻用过晚膳,未正二刻还到宝灵宫拜佛,酉初刻进太明宫领宴看灯,方请旨,只怕戌初才起身呢。”
我们翻译成今天的时间,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还早呢,贵妃下午1:15分用过晚膳,2:30分到宝灵宫拜佛,5:15分到太明宫用宴看灯,然后请旨,估计要到晚上7:00左右才动身往这边来。
果然很早,贾母他们早上四五点钟就开始等了,那时候是冬天,估计天还没亮呢。所以太监报了元春行程之后,贾母她们就先回去了。
太监说元春要晚上7点才往贾府这边来,后文元春回宫的时间是丑正三刻,很准确的一个时间,丑正三刻就是我们现在凌晨2点45分。请注意,以前的一个时辰是两个小时,丑时是凌晨的1点到3点,如果说丑时(或丑初)三刻,就是1点45分,如果说丑正三刻就是2点45分,不能混淆。
从戌初的晚上7点,到丑正三刻的翌日凌晨2点45分,去掉元春在路上耽搁的时间,前后在贾府只有短短的7个小时左右,她在短短的7个小时里,先后做了以下几件事:先是游览了大观园,接着跟阖家上下叙了骨肉亲情,然后又考了宝玉并姊妹们的诗才,再接着就是听了几出戏,最后再次游览了之前没有到过之处,最后赏赐了众人之后就回宫了。
从今天来看,七个小时要做六七件大事,很是匆忙,元春不仅很完美地做完了,且在这其中先后哭了六次,每次读到元春哭处,联系到自幼进宫远离父母可能正深陷宫斗之中的她,不仅令人心生悲戚之感。
“贾妃满眼垂泪,方彼此上前厮见,一手挽贾母,一手挽王夫人,三个人满心里皆有许多话,只管呜咽对泪。”元春见到贾母、王夫人之后,先就是“满眼垂泪”这是将见未见之时,也就是说,元春在知道马上就能见到自己的祖母和母亲之后,想着自己的经历,心中已经充满悲伤,眼中已经不自觉地流泪,这是她一个人独自在哭。
等到见到祖母、母亲和家里人之后,元春终于找到了情感发泄的闸口,所以接着是“只管呜咽对泪”,她终于有了哭诉的对象。骨肉亲情分离多年终于得见以后,一家人难得团聚,想来无不伤心落泪。其他诸人俱在旁围绕,垂泪无言。
半日,贾妃放忍悲强笑,安慰贾母、王夫人道:“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好容易今日回家,娘儿们一会,不说说笑笑,反到哭起来!一会子我去了,又不知多咱晚才来。”说到这句,不仅又哽咽起来。
这是元春第三次哭了,这次的哭是联想到自己虽然归来省亲,但终究还是要离开,相聚太短,下次又不知何年,想及此处,能不落泪哽咽?
元春的第四次哭是对自己的父亲贾政。又有贾政至帘外问安,贾妃垂帘行参等事。又隔帘含泪谓其父曰:“田舍之家,虽齑盐布帛,终能叙天伦之乐。今虽富贵已极,骨肉各方,然终无意趣!”
从这段话我读出这样的信息,即元春进宫乃贾政之意,她为了贾府最终选择牺牲了自己,言语之中透露出对富贵名利的看淡和骨肉亲情的看重,且似有埋怨其父之意。想着自己一辈子就要在深宫之中度过,骨肉分离,且身系贾府荣辱,想到这些,难免落泪。
一向一本正经不苟言笑的贾政,此时也是含泪回复了自己女儿的问题,除了让她好好侍奉皇上,顺便也对她进行了情感安慰:“贵妃切勿以政夫妇残犁为念,懑愤金怀,更祈自加珍爱。”
元春的第五次哭是见到自己的弟弟宝玉后。小太监出去,引宝玉进来。先行国礼毕,元妃命他进前,携手拦于怀内,又抚其头颈笑道:“比先竟长了好些。”一语未终,泪如雨下。
我们知道,从年龄来说,元春应比宝玉大了不少,且贾妃之心上念母年将迈始得此弟,是以怜爱宝玉,且与诸弟待之不同。且同随祖母,刻未暂离。……虽系姊弟,其情状有如母子。即便元春入宫后,还是关心宝玉学业,念切之心,刻未能忘。
元春与宝玉感情如此深厚,但她离开几年,宝玉已然长大,看到如今长大了的宝玉,想及小时姐弟之情,以及后来她在宝玉人生中的缺席,用“泪如雨下”再恰当不过。
我们看元春一开始是“满眼垂泪”这是无声的落泪,默默地落泪,有些隐忍的落泪。后来是“呜咽对泪”这是见到至亲之人后,情感喷发的伤心之极之时,但并不敢放肆地大哭,仍旧呜咽。后来是“哽咽”心中想哭,但一方面不能有失礼仪,一方面不能让亲人再为自己担心,有着很大的克制。接着对贾政,是“含泪”即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没有流出。
元春以上的这四次哭,基本都还处在情感的隐忍之中,她时刻谨记着自己的身份,不敢有半点失仪之处,但见到自己自幼带大的弟弟后,终于“泪如雨下”这时候才真正痛快地哭了起来。由此可见元妃对弟弟宝玉之爱,也是借此,她把之前几次隐忍的悲伤和泪水,一下子全都哭了出来。
元春的第六次也是最后一次哭,是在执事太监报了“时已丑正三刻,请驾回銮。”之后,贾妃听了,不由的满眼又滚下泪来,却又勉强堆笑,拉住贾母、王夫人的手,紧紧的不忍释放。这句话之后有四个字脂批:使人鼻酸。
前后不过待了七个小时,听到要起驾回宫的奏报后,想着从此一别,可能亲人再也无法相见,甚至阴阳两隔,元春怎能不悲伤落泪?从她拉着贾母、王夫人的手,紧紧的不忍释放就可看出,元妃对骨肉亲情有多么不舍。
综上,我们看,元妃省亲一大篇文字,看似热闹非常,富贵逼人,盛极一时,但从元春的六次落泪我们可以于大喜之处参透大悲之行。这也是秦可卿托梦王熙凤时说的“眼见不日又有一件非常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要知道也不过是瞬息的繁华,一时的欢乐,万不可忘了那盛筵必散的俗语。”
秦可卿一语成谶,从元妃省亲之后,贾府就接连出事,再无往常盛时之景,最终败落的命运已然难以避免。元妃的六次哭,与其是为自己,何尝不是为了整个家族呢?还记得红楼梦十二支曲子里有关元妃的那句话: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