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走了,是去了天堂,还是西方极乐世界?人们对去世的人总爱这么说。是真有这么个去处,还是借用宗教的说法以慰逝者,不得而知。我倒希望人死了真有灵魂,灵魂真有归宿,不至于飘荡在人类肉眼见不到的太空。倘若灵魂真有归处,我亦愿追随前往,找一块净土居住,与之讨论没完没了的人间俗事。
此前一个多月,发去好多信息,未见她回一字。打了两次电话均无人接听,心里没底了。联系两位同学询问,无果。21日晚,儿子带我去她家,发现她不在。左先生说她又去住院了。老人家也许因为年事已高表达不清,也可能不完全了解,似乎芳的病情不是很严重,只是与她近20年前生过的白血病有内在联系。说最近已经好转,扶着轮椅可以站住,过几天就会出院。是安慰我呢?还是别人如此安慰他?扶着轮椅方可站住的人能出院吗?我的心情越发沉重,要了芳的住院地址。
22日上午,我的孙子请假陪我去楚州河下接了凤兰,一起去医院看芳。芳住一号楼六层血液病房16床。而16床的病人躺着并戴了口罩,发型也不对,我以为搞错了,退出病房询问门口义工。芳听到有人说她的名字,让陪床亲戚出来叫我们。16床戴口罩的竟然就是她,见到我们,口罩并不取下,说话声音很低,我有轻度耳聋,听不清楚具体说什么。只观察她漏出口罩外面的面容,人是瘦了一圈,面色腊黄。
凤兰听清了几句:医生很多天不准她吃饭,每天靠挂营养液维持生命。还说曾经去南京医院看过,人家让她回本地治疗。不能长时间打扰她,我们呆了十几分钟便告辞,她叮嘱千万不要告诉其他同学。说话时始终没有摘下口罩,估计医生不允许。可见她的病情严重程度,已经毫无抵抗力了。离开她以后,去护士台打听她的病况,护士表示这是病人的隐私,不可以随便告知他人。凤兰比我敏感,说南京叫芳回本地医院治疗,表明已经没有希望了。
离开医院第二天,我去了南京溧水兄弟家几天,每天都被不详的预感包围着,心里装满了她。本打算11月初回家,考虑再走淮安看看她,结果30号接到凤兰的电话,芳已经于上午9点25分离世,是芳的家人用她的微信发在朋友圈里,而我这几天根本没看朋友圈。
31日上午7点50分,我乘上南京溧水开往淮安的班车,到达淮安已经12点多。午饭后,去楚州河下接了凤兰 ,到长江路与天津路交汇路北,与等候我们的采巨宏、孟令宇、张丹红、张祥法、徐南云、贾宝昌、朱崇左等同学会合,一起去了芳家。进门所见是灵堂,芳躺在从殡仪馆租来的水晶棺内,上面盖了一块红绸子,连头都盖着 。我向她家人提出揭开红绸 ,看一下她的仪容。红绸揭开,我痛彻心扉,禁不住泪下失声,各位学友也都鞠躬致意。从此 ,我失去了一位挚友,也是唯一能够听我论东道西的人。
人们都说人生苦短,其实有时也觉得很长,特别是艰难时世。日子要一年一年的过,一月一月的过,甚至是一天一天的熬。我们这一代人经过了国家的困难时期, 也走过了人生的艰苦历程。在人生的艰难经历中,芳的身心承载过重,自尊心又太强,许多本不该她承受的压力:娘家的、夫家的大事小事一律由她一人扛着。事业上又不甘人后, 奋力打拼,拼出一个教授的身份,也拼出一场病来。老天眷顾她是好人,让她多活二十年,对于她已经是一个奇迹。退休之后,还要照顾比她大十多岁、体弱多病的丈夫,惦记着为学业拼搏、尚未婚配的女儿。残留的癌细胞隐藏在体内,繁殖着、变换着形态,终究夺去了她的生命。
每个来到人间的生命都具有偶然性,茫茫人海之中,能成为同学、朋友也属偶然。假如没有1977年的高考改革,假如高考改革我们不是同一年参考,假如我们报考的不是同一所学校、同一个专业,我们也不会成为学友,因此同学之情值得一辈子珍惜。真正的朋友是无需朝夕相见的,毕业之后,大家踏上各自的人生旅程,渐行渐远。我与芳十几年未通音信,不知对方具体单位,纵有青鸟也无法传书。
重新见到芳是21世纪初 ,她已经是某学院教授,女儿毛毛上高中三年级,而我已经退休在家。因为手机、电脑普及,联系不再中断,同学情谊与在校期间相比,有增无减。2015年4月与去年11月初,我两次住在她家,我们每天漫步于玫瑰园之中,亦或徜徉于里下河两岸风光带。讨论过老子《道德经》,分析过人性与国民性,谈论过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家事、国事、天下事,无所不谈。与之畅谈,消除了多年郁积我胸中的块垒。
几十年的人生经历,加上读了些书,又有爱思考的习惯,难免有些见解想与人交流。可惜能听我说话,我又想与之说话的人,生活圈里不是容易找到,芳是唯一。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可是她先走了,我还得留下,也许还有些剩余时光需要打发。没有了芳,只好从新闭关,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