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我讲到了茶饮的搅局者---奈雪,其中提到了占据其一半销售额的软欧。有些人可能还不知道软欧,只知道它是面包,今天就让我带你走近软欧,近距离的了解软欧。
再讲软欧前我们先来大致了解一下面包的起源。面包作为一种发酵技艺,是由古代埃及人开创的,这可能也与埃及是栽培种植小麦最早的国家有关。公元6000年前,埃及人将小麦粉加水和马铃薯、盐拌在一起,放在温度高的地方,利用空气中的野生酵母来发酵。面团好后,再掺上面粉,揉成面团,放入泥土做的土窖中烤。
18世纪末,欧洲的工业革命,使大批家庭主妇离开家庭,纷纷走进工厂,从此面包工业兴起。伴随着面包生产技术也开始逐渐传播到世界,各个国家都依据本国的条件和饮食习惯,逐渐形成了具有本国特色的面包类型,欧洲的面包大部分为硬式面包,亚洲的面包大部分为软式面包。
显而易见,最初的面包是硬式面包,就是现如今欧洲人还习惯当做主食的面包。而且个头都很大,有的甚至超过2公斤重,这样即便于存放又可以和一家人享用一星期。
面包分类有很多种,如果按照质感分类,就可以分为硬质面包、软质面包、松质面包、脆皮面包。国内一般大致把面包分为台式面包、日式面包、欧式面包。亚洲面包领军的是日本,所以日本的日式面包传播的比较普及。中国面包业发展最快和面包文化普及最广泛的是台湾,台湾学习和发展了日式面包的精华又融入台湾本土特色,所以台式面包在中国的烘焙市场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台式和日式面包,有的统称为甜面包,顾名思义,为了使面包达到更柔软、蓬松的口感,在初期面团内会加入牛奶、鸡蛋、糖、黄油等,糖和油的量会占比多些。而欧洲传统方法制作的面包,一般配料比较简单,只有面粉、盐、水、和酵母,口感比较硬,其天然的麦香完全要靠材料和技术才能发挥出来。然而好东西在中国并没有受到待见,中国人似乎还是对软面包类情有独钟。
说到这好像还没看到软欧的 影子,软欧在国外没有这种叫法,其实就是中国人发明的。软欧吸取了欧包好的食材和工艺,融入台式、日式面包中会加入的糖和黄油,另外软欧中添加了天然酵母(它是将干果或新鲜水果加入纯净水和糖在无污染的温暖环境中发酵5--7天产生的天然酵母液),它携带的果香会让面包口感更加丰富,除了松软适口,外皮柔韧,内软保水外更能带出天然麦香的层次感来。
那软欧和其他面包种类有何根本的不同?它的特色在哪里?
首先就是健康。一般来说甜面包的各项原料比率是,糖15%,鸡蛋10%,水50%,黄油10%;而软欧包一般是,面粉100%,糖2--10%,水70%,黄油0--6%,所以软欧包从原料构成上来讲,低糖、低油、低脂,更加健康。
然后就是添加了天然酵母。通过我们自己培育的天然酵母长时间的低温发酵,再加上种面、烫种等技术,减缓面团的老化速度,在不添加改良剂的情况下,实现口感上的柔韧、湿润,更有嚼劲
还有就是更多食材的加入。软欧包的制作会加入丰富的果干、杂粮、蔬菜等,因此,在风味上更加的丰富化、多样化,更加营养和美味,热量低又能饱腹。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注重食物的健康性,所以低糖、低油、高纤维的软欧面包慢慢步入现代人的生活,在很多一二线城市,档次较高的面包店都有软式欧包出售,体积较大,价格也不菲。
我们上面回顾了面包的起源、发展和演变。今天的主角----软欧面包,其实就是在硬的欧式面包和日式台式软面包之间找平衡,拥有欧包的外表,软包的心,更适合中国人的胃。软欧包吸收了传统欧式面包的健康基因,更适合普通大众的口感习惯。混合着高纤、杂粮、坚果等健康材料的软欧包,是传统的欧式面包和日式的软面包结合体。少油、少糖、无蛋,内部柔韧,比软面包更有嚼劲,比硬欧包更松软,热量低又能饱腹,它是健康面包的流行新趋势、新食尚。
2017年软欧是烘焙界的新宠,各大店铺都开始出售软欧,原麦山丘、奈雪、研图还有更多的私人面包房、工作室仍不懈努力地创新着。接下来的路怎么走,如何走的更远,有待我们每一个烘焙人的共同努力。我相信创新的路上不会停止,新的烘焙明星产品将会不断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