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很多企业家基本抱有一个梦想——把自己的企业做成“巨无霸”、“航空母舰”、“珠穆朗玛峰”,相对于做强而言,他们更倾向做大,所以他们在企业景气时,大肆扩张,涉及很多领域、行业。但毫无疑问的是很多新的领域、行业一直在缴学费、赔本当中,常常是用优势项目获得的利润去扶持。
今年的市场行情相对于很多行业来说,非常不理想,昨天听一省人大代表说今年国内大概有50%的企业会倒闭,我觉得这个数字还是悲观了一点,但是据我观察我们服务的很多企业,日子非常艰难,而且越是涉及领域多的企业日子越是难过,在这些公司中尤其有两家特别艰难,可谓举步维艰,这两企业都是多元化大型集团公司,地区、行业内影响力比较大,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欠银行大概10亿人民币债务,其中一老板吐槽——每天一睁开眼睛,就是要还银行近40万的利息。
事实上,经济危机这样的事情基本上是个周期性问题,我想,它给企业带来的主要危害之一就是资金链紧张,这个时候,企业会发现以前关系很“铁”的银行好像突然间蒸发了一样,所以多数情况下还是要靠自己,我们看到很多优秀企业的做法就是当即决定砍掉那些不赚钱的业务,以获得一些资金巩固优势项目,比如说华为在某一年市场极不景气时,将华为电气出售给了爱默生,获资金约66亿人民币,帮助华为有效地渡过了难关,同样杰克-韦尔奇带领GE创造奇迹的最大撒手锏就是“数一数二战略”——只留下GE行业内前两名的企业,其它悉数处理,或卖掉、或关闭。
1997年,苹果已经接近破产了,就把乔布斯请了回去。一回到苹果,乔布斯就传达了一个理念,决定不做什么跟决定做什么一样重要。乔布斯跟几十个产品团队开会,产品评估结果显示出苹果的产品线十分不集中。无数的产品,在乔布斯眼里大部分是垃圾。光是麦金塔就有N个版本,每个版本还有一堆让人困惑的编号,从1400到9600都有。
“我应该让我的朋友们买哪些?”乔布斯问了个简单的问题,却得不到简单的答案,他开始大刀阔斧地砍掉不同型号和产品,很快就砍掉了70%。几周过后,乔布斯还是无法忍受那些产品,在一次产品战略会上发飙了,他在白板上画了一根横线和一根竖线,画了一个方形四格图,在两列顶端写上“消费级”“专业级”,在两行标题写上“台式”和“便携”,“我们的工作就是做四个伟大的产品,每格一个”。说服董事会后,苹果高度集中研发了Power Macintosh G3、Powerbook G3、iMac、iBook四款产品。
当时苹果离破产也就不到90天。而乔布斯正就用了这一招撒手锏——砍掉不赚钱的业务,专注精进,就让苹果从1997年亏损10.4亿美元,变成1998年赢利3.09亿美元,起死回生。
事实上,当我们把不赚钱的业务卖掉或关闭后,除了能够获得一定的资金外,还有一个更大的作用就是将人才进行优化,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是当企业涉足一个新领域时,常常会派最得力的干将负责,很自然的也就削弱了企业原来优势领域的人才力量,所以当他们得到“解放”后再回到原来的优势领域,自然多添加一份人才力量,使企业优势项目能够更占优势。比如说乔布斯那时还高调砍掉了苹果的“牛顿”项目,当时很出色的一款手写设备,苹果在该项目上的累计投入逾10亿美元。而因为这个项目停止后,苹果解放了一批优秀的工程师去开发新的移动设备,也就是我们后来熟知的iPhone和iPad。
所以,在我看来,多元化企业度过经济危机的一种有效方法就是砍掉不赚钱的业务,专注优势领域,集中精力,专注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