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运动心理学的启发
1.疫情打乱了所有的安排,给人带来的影响可能超过10年,灾后心理复原工作至关重要。
疫情导致奥运比赛推迟,打乱了原有计划,有些运动员找到北师大心理专家做了心理调适。
昨晚羽毛球比赛,陈雨菲淡定从容,拿下冠军。她的教练不停对她说:自信点,关注比赛,只想过程。
有的运动员一心想拿冠军,心理状态不够好,导致技术动作变形,频频失误,反而丢掉了冠军。
现在很多体育队和知名运动员都配了心理教练,帮助他们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2.影响尖子生成绩发挥的主要原因:考试中的心理、考前心理、考试技巧、基本功。
很多孩子没有看到这一点,并不是能力不够,而是心理没有调适好,发挥失常,让自己人生留下遗憾。
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要像奥运冠军的教练一样用心陪伴,才能了解孩子的特点,提供更好的支持。
疫情带来的心理影响还在发生,恐惧、焦虑、不信任在悄然无声的影响着人们的心理,这是客观存在的,并不是主观的。家长要帮助孩子一起面对,理解孩子,多给孩子一点耐心和时间。
家长来了解积极心理学,帮助孩子度过难关,不要等到事情很糟糕的时候才来解决。
3.相信自己,相信本能。本能就是无意识。
关键决战的时候,不在于拥有知识的多少,而在于心理层面的锻炼,即在压力下,是否能够把潜意识中的程序化技能发挥出来。
压力之下,需要平复情绪,把自己潜意识中的能力激发出来。有的学生考试没有发挥好,就是卡在这里,面临压力时深陷情绪的漩涡,无法启动大脑中准备好的技能,导致发挥失常。
优秀的学生背后都是习惯,不需要思考,潜意识就能做到。不优秀的孩子,习惯有问题。
临场发挥好的人,能够把潜意识中的程序化技能发挥出来。
能力变成习惯,习惯变成本能,本能变成流程。所有的习惯都是脑海里跑流程。
流程即程序性知识,就是做事的步骤,1、2、3、4…
4.学了很多家庭教育还是做不到,因为没有走流程。只学了知识,没有把知识变成能力,没有去行动,行动也是跑流程。
5.孩子不愿和家长沟通,流程出了问题。
亲子沟通,就是走流程。沟通不好,流程错了;只有想法,没有打法。
职业高手的背后都有流程,优秀就是通过流程做出来的。拆分顶尖高手的模式(流程),自己也能变成高手。
亲子关系没有做好,一是知识没有掌握,二是掌握了知识没有变成能力,还是做不到。
掌握亲子沟通技巧,一眼望穿本质。亲子沟通流程:a.平复自己的情绪;b.了解孩子的需求;c.表达自己的观点(注意方式、技巧:肢体动作、语气语调等);d. 听取孩子的意见。
如果家长一开始就没有处理好自己的情绪,自说自话而不听孩子说话,流程就错了,沟通就不能继续下去。
6.为什么孩子需要鼓励肯定?
家长批评指责带给孩子不好的情绪感受,又不告诉孩子正确的做法,让孩子不知道下次该怎么做。
优秀的家长都在鼓励孩子,肯定他的行为和品质。
家长的肯定让孩子知道他做的好,下次还会重复,正向强化了他的行为和认知,强化了他做事的流程,让他的流程跑得更快更顺畅。
越是批评打压孩子,孩子越是没有自信。
青春期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家长没有做好准备,不知如何面对,还是用老办法对待孩子。
7.“双减”之后,没有了课外培训,家长需要培养自己家庭的自主学习能力。
把知识变成能力,把能力变成本能,至关重要。
从拆解到精进,从热爱到专注,从内化到创造。拆解核心技能,把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形成知识网络,内在创造。
考试时不要想分数,不要想结果,专注于考试的过程,把自己的知识准备、能力发挥出来就好。
二、连麦答疑
1.妈妈是去年的幸福家人。她说:孩子同学从张家界旅游回来,第二天找他玩,现在同学被隔离,孩子知道后大哭。不知道怎么引导?
李老师问:孩子是否受到影响?妈妈说好像没有什么影响,老师说孩子也要隔离,但孩子正常上学。
李老师:孩子哭是正常的,相信国家会安排好,妈妈始终在孩子身边,对孩子同学多些关爱,买点小礼物给同学;如果被隔离了,跟孩子说没什么,鼓励他好好体验一下这种经历,家长的淡定从容很重要。
南京疫情爆发,我们单位正执行疫情工作模式,已经五天没有回家了,吃住在单位,不得出大门。另有部分同事在家休息,准备轮班,每天报告行踪。头一两天我们都觉得挺难受的,心情烦躁不安。
工作模式一天几变,不确定性让人没有安定感,变得心浮气躁的,我觉得自己似乎有点理解为什么人会崩溃了。老公封闭备勤,住在我对面楼里,打电话说给他听,他说:你不是会心理调节吗?我苦笑,虽然我会给自己调节,但不代表我没有情绪呀。
我们本地还没有确诊病例,但密接者有多人,单位严格执行防疫要求,工作模式从去年到现在不知道调整过多少次了。
确实如李老师所说,疫情对人的影响可能还要持续很久,我一个成年人都会因工作模式的变化不定而情绪波动不安,何况是中小学生呢?孩子们确实需要家长和老师给予更多的理解、关爱和支持,需要更多耐心的陪伴和鼓励。
2.妈妈:13岁女儿,初二,很低落,怀疑是不是抑郁。小学成绩非常好,现在也是前几名,老师总让她考第一名,期待很高,班级里也总排名,孩子可能有压力,觉得学习没有意义。想给孩子报名夏令营,孩子不愿意去,想给孩子做个案。女儿想画画,自己不想让她画。
李老师问,抑郁是谁说的?看过吗?不要给孩子贴上抑郁标签。妈妈说没有看过。
建议:妈妈面容看着有点累,不要给孩子做个案,先给自己做;来学习积极家庭教育,报名种子师资;不要老想着孩子的问题,自己放轻松,减少焦虑,妈妈的情绪会影响到孩子;相信孩子能力没有问题;想画画没有问题,可能是用画画表达情绪,妈妈要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
这位妈妈脸上写满了紧张焦虑,她真的需要先给自己做一次个案,缓解自己的焦虑情绪,放下对孩子的担心和控制,自己学习后能力提升,做好准备,才能陪伴支持到孩子。开始连麦时妈妈的脸显得比较紧绷,没有一丝笑容,眉头锁着,经李老师指导后妈妈稍微放松了一些,面容柔和了一点,有了一点点淡淡的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