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正向,发现美好第644天
开心快乐每一天!
美好生活每一天!
除了生死,一切都是小事
先生的难得8条
我的难得8条
叙事和焦点的哲学观
焦点的基本精神
一、四大理论基础:系统观,社会建构论,后现代哲学观,积极心理学
二、基本信念:
1.基于建构解决之道而非问题解决
2.治疗的焦点应在于当事人所欲的未来,而非过去的问题或现在的冲突。
3.当事人被鼓励去增加现今有效行为出现的比率。
4.问题不会总是一直在发生,例外可以被当事人与咨询师用来共同建构解决之道。
5.咨询师帮助当事人发现:对于目前不想要之行为模式,发展出其他选择。
6.与行为治疗介入及技能建构取向之不同,乃在于sf BT相信解决之道的相关行为已经存在于当事人身上。
7.声称小改变的增加会导致大改变的出现。
8.当事人的解决之道不必然会与问题有着直接的关联
三、人性观
1.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虽然不见得都能做到想做的事情,但都是有资源与潜能去解决自己的问题,同时也知道自己的目标与方法的。
2.每个人都有力量,智慧及经验去产生改变。
3.人们是拥有惊人的资源的,尤其当他们被允许时。
4.一个人会被过去所影响,但不会被过去所决定。
5.人们拥有自然的复原力,也会持续运用这个复原力来改变自己。
6.当事人不同于他们的问题,当事人是当事人,问题是问题。
7.在非常困难的处境下,每个人都是已经尽了全力的。
8.解决之道即在个人经验之中,只有当事人自己最了解自己的状况。
9.当事人是带着解答而来的,只是们不知道自己已经知道答案了。
10.一个人是愿意努力实现自己构想出来的意见的。
11.每个人都希望被人尊重,也愿意尊重别人。
12.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好的,可以更好的,也希望别人过的好。
13.人们是希望维持仁慈、道德、友善、礼貌、诚实、希望改善自己生活的,也想使他们所爱、所尊重、所敬仰的人的生活是有所改进的。
14.每个人都希望与别人和睦相处的,希望被别人接纳,并归属于某个团体的。
15.人们都希望留下正向美好的足迹,并对世界具有正面的贡献。
四、专业价值
1.尊重人类尊严,全然的接纳,接纳的重点:什么是真实的,而非什么是对的?
2.个别化服务:尊重当事人的独特性和差异性。
3.助长当事人的愿景,培养当事人的希望感。
4.以当事人的优势为基础:自我赋能。
5.鼓励当事人参与:助人自助,一起工作,而非对他或为他工作。
6.充分提高当事人的自我决定:自我决定最大化是最被强调的专业价值。
7.助长转移性:咨询室转移到生活中。
8.极大化当事人的赋能感。
9.保密性。
10.促进一般化。
11.监测改变。
五、叙事哲学观的三个理论渊源
1.后结构主义
(1)后结构主义超越传统的非此即彼的二元逻辑
(2)认为意义是通过叙说的形式建构的,不同的阐释带来不同的意义。
(3)多元化、多角度的观点才能反映生活的全貌
(4)认为自我认同是社会的产物,经由历史和文化塑造的
2.社会建构论
(1)现实是由社会建构的
(2)现实由语言构成,不是人说话,而是话说人
(3)现实由故事组成并得以维持
(4)没有绝对的真理
3.福柯对知识和权利的观点
(1)主流知识即权利
(2)自我认同受主流文化的影响与控制,人的自我是被发明出来的。
(3)正常与异常的分类,叙事没有所谓的不正常,只是不知道、不理解、不期待、不喜欢。
六、黄锦敦叙事哲学观
1.辨识主流,聆听在地
(1)主流文化是要经过个人检验反思的:社会文化对我的期待是什么?我是如何想的?我想要的生活是什么?社会文化的期待哪些适合我?哪些不适合我?
(2)想在主流文化中清醒的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需要先能感觉到自己。
(3)找回自己的声音,建立自己的观点与选择。
(4)咨询师问句:如果不管结果好坏/对错/成败/输赢,当事人的渴望/想要/看重是什么?
2.准备一个“解构单一标准”的内在状态。
(1)世界多元,各有道理。
(2)垂直线教育差异是要被抹减消除的,水平线教育差异是要观看的对象。
(3)解构单一标准:聆听时不带成见,不给评价,不被主流建构绑死。
(4)带着结构单一标准的内在接纳与尊重,会自然而然发生。
3.准备“不知道”的态度
(1)让位:腾出空间,可以装进当事人的在地性声音。
(2)不知道的态度会伴随好奇。(3)不知道的态度会让出专家的位置
4.对他人生命的“好奇”
(1)很想要了解一个人,这是一种邀请
(2)助人时状态+问句,状态>问句
5.当事人是他自己生命的主人与专家
(1)你不知道你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我知道我不知道,我要做的是让你知道你知道。
(2)来访者说不知道时的应对:冷静,不过度反应,一般化对待。
猜猜看呀,慢慢想,不着急。
假如你真的知道,你会说什么?
降低问句难度:拆分开来或者换一个问法。
检核:你是否听清我说的问题?你是否在思考?
媒材:画画,oh卡
这个答案很好,在这里你是自己的主人,以后不知道、不想说都可以告诉我,这是要尊重你的。
(3)人常常要自己发现的答案,才是最有用的。
6.助人者是对话的专家,而不是给答案的专家。
(1)双专家模式:当事人是自己生命的专家,助人者是对话的专家。
(2)焦点的双专家:当事人是自己生命的专家助人,助人者是帮助当事人成为专家的专家。
(3)助人者的位置:不在中心,但具影响力。
七、林祺堂叙事哲学观
1.当知识变成真理,会变成权力来压制人们。
2.不自觉将主流文化、知识、社会价值内化到自我认同中来规范自我。
3.非主流文化属于个人的在地性知识,在自我认同中是被忽略的。
4.叙事访谈在协助人们解脱压制,看见多元的自我全貌,选择朝向成为如其所是的新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