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生危机,面对这些危机,你是勇敢地想办法去解决,还是像鸵鸟一样把头埋在沙子里,去麻痹自己呢?我今天在看了《春》的第十八章之后,突然想到了这个问题。勇敢地去面对或许会让自己失去一些东西,但是如果选择麻痹自己,危机就永远没有办法解决,只能永远活在痛苦里面。
在之前的章节里面,小说就写到蕙和淑英两人都要面对同一种人生危机,那就是她们自己的婚姻。她们的婚姻不能自主,只能由长辈安排,但是她们的长辈并不考虑她们未来的人生,给他们所选的伴侣非常糟糕。面对这种人生危机,她们俩的心情都是充满焦虑和绝望的。在小说的第十八章里面,蕙和淑英将因为两个帮助她们的人所采用的不同方法而获得不一样的心情。
在琴来到高公馆的第二天,蕙和芸就接到了父亲要她们回家的要求。周氏坚持多留她们一天,并用决断的语气打发了前来传递消息的人。与此同时,她们就收到了觉慧从远方写来的信。淑华念了那封写给觉新的信,信上描写了他去杭州游玩的事情。众人都对觉慧的经历表示羡慕,周氏也是如此。她羡慕的话又让人提起了瑞珏的死,周氏也想到了鸣凤,觉得对不起她们,但是她还是把瑞珏的事情推到了觉新的软弱上面,让自己置身事外。琴和淑华听到了周氏的话,说了两句让周氏觉得心里不舒服的话。她不想面对这些年轻的少女,就让淑华三姊妹陪着琴和蕙两姐妹去花园游玩。这正符合了已经有一天计划的淑华的心意,她连忙把自己的三个表姐约了出去。
在花园里,淑英和蕙对春天的短暂表示惋惜,琴虽说春天还会再来,但蕙却说明年的春天已经不一样了。这些伤感的话题被淑华拿琴和觉民的事情打趣给冲淡了。众人在花园的湖里划船,芸对淑华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表示羡慕,淑华却表示自己想做的事情还是有很多办不到的,她讨厌这个家,她只是天生乐观而已。淑华把话题又引到了自己的乐天派和淑英的悲观派上面。淑华明显没有考虑到淑英和蕙所面临的婚姻危机,就是这个危机让之前同样心直口快、爱说爱笑的淑英变得如此悲观。
让淑英没有想到的是,她的这种悲观的心态很快就要被觉慧刚写给她的那封厚厚的信给驱赶跑了。就在众人划船的时候,淑英和琴在船上阅读了觉慧写给她的信。觉慧让淑英要勇敢争取自己的权利,不要让错误的婚姻失去自己的进取心,要自己决定自己的婚姻,创造自己的前程。琴看到信后面的文字,意识到觉慧在鼓动淑英像他一样离开家庭。琴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淑英,淑英看完信,觉得自己得到了转机,她想要尽力抓住眼前的一线光明。淑英不敢把信的内容告诉淑贞,但是觉慧的信让她感到了不曾有过的轻松。
淑华坚持晚上在赵大爷那里消夜,众人都没有太大的意见,觉民和觉新也加入了这场聚会。在聚会上,淑英因为在觉慧的信中找到了自己人生的一线光明,心里不再彷徨无主,变得有说有笑。琴和觉民都为淑英的变化感到高兴,即使觉民并不知道淑英变化的原因。但是蕙和觉新却充满了各种愁思。觉新觉得自己对于蕙的遭遇不仅帮不上忙,还常常去周家帮助蕙的父亲把蕙往悲惨的结局里送。觉新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懊悔,但是他的软弱让他无法采取任何办法。
面对蕙的绝境,觉新能想到的只有借酒消愁,他在这场为蕙践行的聚会上拼命喝酒,强行把自己灌醉了。淑华不理解觉新心中的悲伤,看到觉新有人照顾之后,逼着觉民讲笑话,琴讲故事。在听到觉民一次又一次地把自己作为笑话中的主角后,淑华和觉民吵了起来。无奈之下,琴讲了一个贫女克服种种艰难而得到美满结果的故事。蕙听不下这个故事,她走出去,发现觉新一个人在天井里踱来踱去,便走过去和他打招呼。蕙让觉新要保重身体,可是蕙的这种关心却更让觉新心里觉得悲痛,他悲痛地反问蕙她就该糟蹋自己?可是一切都已经迟了,觉新的借酒消愁并不能改变蕙的人生。就在觉新酒后呕吐被人送回房里睡着后,琴向周氏等人告辞离开了。看着琴的离去,淑贞非常惋惜,但是淑华却对这一切没有什么感觉,她还不知道明年的春天和今年已经过去的春天并不一样。
看完这章小说,我又一次感受到了觉新选择软弱妥协所付出的代价,同时也为淑英得到觉慧的帮忙而感到高兴。人生的危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关键的时候,自己身边没有什么人能够给自己帮忙。在我们周围,像淑华那样从自我感觉出发,对别人的痛苦无法理解的人太多了。而像觉新那样的人也有不少,他们无力阻止别人给其他人带来伤害,有时还不得不去帮助那些伤害别人的人。这些人之所以会这样,大概也是因为心中有想要维护的东西。这些东西就是他们的弱点,他们不想放弃,只好让自己软弱,永远活在痛苦里面。
所以,在面对人生危机的时候,该放弃的应该果断放弃,一时忍受失去的痛苦,也好过一辈子都活在痛苦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