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颈鹿的三个特点眼界高、反应慢、心脏大。心大,遇事不计较。反应慢,从不觉得什么事是对自己有伤害。眼界高,不会对眼前的小事斤斤计较。
长颈鹿式的沟通,观察、感受、需求和请求。
观察。只讲事实,不加入评判。沟通前我们不要评判,不要贴标签,而是要把我们看到的和听到的事实讲出来。如果你的遣词造句使用了“你从来都不…”“你一直…”“你总是…”“你又…”这一类的词,就马上会变为评判。对方就会认为你这样是来针对他,他自然会提出反驳,从而导致沟通受阻。
在沟通之前,我们一定要学会不带评判地观察。当你把这个观察讲完以后,要用“我看到…”“我听到…”等句式把整个事情描述出来,而不是用“你很自私”“你很懒”这一类的语句去评判对方,这样才能把沟通的序幕顺利的拉开。
感受。说出真实感受,挖掘真实需求。在描述事实之后,就应该直接,清楚的讲出自己的真实感受。相比批评和指责,很好的表达自己的感受,更容易让人接受。但是遗憾的是我们常常在表达感受时夹杂了太多个人情绪,尤其是在担心、焦虑、无助、委屈或者失望的真实感受下,本能的加进一些不良的情绪,比如怨恨和暴怒,这个时候体现出来的就不是真实的感受了。而沟通就可能因为这些不实的表达而陷入困境。
真实的感受应该是我自己感受到了一种感觉,而不是被别人怎么样。一定要明确清楚自己的感受,如果不把感受表达出来,你的需求就不会被挖掘出来。
行动。提出具体可执行的请求。当我们能够把所有的事情变成一个可执行的,能够有操作性的,而且不具有特别大的攻击性,也没有特别多贬低意味的请求的时候,整个沟通过程就会顺畅很多。
长颈鹿式沟通的高明之处,就是不带评判的去观察,说出真实感受,挖掘出真实需求,最后再提出具体可执行的请求。
正巧,今天上午看的是脱不花的《沟通的方法》的第1部分,和这个第6章用长颈鹿式沟通破解沟通困境,内容很相似。只不过是以两个不同的主体身份来写作的。脱不花是以倾听为主要的动作,所以她把倾听的内容,分成了情绪、事实和期待。而樊登老师的这一章是以沟通者的角度来切入的,所以我们在表达的时候更多的是使用陈述性的语言,说出真实感受,再挖掘出自己的真实需要。
二者的动作一个是我听,一个是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