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话不是听话,对话的最重要的部分是唤醒内在资源:为自己负责的部分。当我们真的要去对话,而不是为了让对方听话时,对话才能产生。
2、对话不是争辩,抛开二元对立的观点,才能多元地去看见更加丰富的内在资源。让对话不在成为让别人听话,要抛弃非对即错,也要抛弃权威观念,强势的一方需要处理好自己的期待不被满足时的情绪,放下自己的期待,关注到对话者的内在体验。
3、爱,从一颗石头、一棵树、一片云上开始。真诚的对话让对方感受到被关注,被爱而又价值感。对话开始了,爱的连结也开启了。
4、当期待未被满足,彼此的倾听会阻断;当彼此观点不同时,人们的耳朵也经常关闭,不懂倾听,而只想说服对方而已。聪明的人,借助经验说话;最有智慧的人根据经验不说话。—并非不说话,而是不急于说话,以好奇、聆听、观察的方式与人对话。因为急于对话便很容易沦为唇枪舌剑。
5、学会好奇,对事件好奇,对人的选择好奇,用:怎么啦?还好么?发生了什么事?我很好奇?怎么办?需要我帮助么?这样的对话语言来打开对话与连结之门。
6、摒弃暧昧沟通,明确语意,表达不能改变的规则,再进行后面的对话。
7、动力模式:传统的匮乏式,是我永远不够好,恐惧是动力模式,我们常用的批评教育即以此为基础/满足感的动力模式是安全感,即我相信自己可以做到,会不断探索,类似于现在提倡的赞赏式教育。但赞赏或者批评,要发展的是爱的能量。
8、通过感受同理来延续对话,面对问题时寻找共同目标;在情绪里对话可以通过捋清自己都 不知道的情绪,感受更深的内在期待与渴望,看到自己成长卡在什么地方。同理、共情,学会面对失落,处理自己不被满足的期待,是成长重要的部分。对话,就是这样的对人对关怀与尊重从而达到与生命力的链接。
9、我们发现,当我们姿态强硬是,对方也会强硬或者是讨好,而当我们柔软时被回应的也会是柔软的。
10、定见,我理解为我们在文化和家庭以及成长环境中习得的一些规则规律和思维方式,很多时候他能帮助我们,但在很多时候他又成为束缚心灵和阻挡沟通顺畅的因素。当与人相处,充满定见时便会缺少接纳,缺少好奇,必然也无法连接。当我们发现自己的情绪被引起,或者出现了执着时,也不妨对自己好奇,我的执着来自哪里?为什么情绪会被引发呢?
11、答案真的很重要么?别人的同意真的很重要么?能做到表达自己又不贬低别人么?能接受自己犯错了么?
12、传递爱的能量:当对方为你做了哪怕很小的一件事,专注地说谢谢;全心投入地陪伴;共创美好时光时,告诉对方你爱他们;当对方经历挫折,告诉他你很珍惜他们;当对方为自己展现时,告诉他你很幸福;和对方共同欣赏一物一景时,告诉他你喜欢在一起的美好。
13、接纳是生命的基础价值。
14、生命都有裂缝,那是光照进来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