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串门儿的人少了,不但是城市,而且农村也少之又少。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还比较落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沟通,主要方式就是串门儿,没有电话,更没有网络,一些信息的传递,如果彼此之间相隔很远,用书信传递,近在咫尺,面对面,或串门儿进行交流。
特别是冬天,昼短夜长,人们吃过晚饭会走出家门,平时与谁能说上话,用庄户人家的话说就是对脾气,晚上会凑在一起闲拉呱,一说就是半宿,天天有说不完的话题。
如果有的人家条件好一点儿,在寒冷的冬天点上了小煤球炉子,晚上会有许多人聚集,天南地北,儿女情长,东扯西拉,旱烟茶水,当人们散去的时候已是月落星沉。
当年,我家就是个闲人馆,父亲爱说能说,母亲脾气柔和,因此,我家天天晚上人来人往。那时候,家里点的是煤油灯,有时候灯油既将燃尽,人们才恋恋不舍离去,有时候,屋里人多,灯油烟、抽烟,造成烟雾缭绕,要打开窗户透透气。不然,大家喘气就很困难。
如今,那样的场景没有了,年轻人在外漂泊,留守的人们更多的是待在自己家里,看电视玩手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少了,就是一家人坐在一起,话语也少,好像缺失了什么,总感觉彼此之间的疏远。
怀念流逝的岁月,想念故去的人们。
202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