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是分学制的。在汉朝开始分为“小学”和“大学”。
小学是在8-15岁进行学习,学习基础文化知识和基本礼仪。
大学是在15岁以上,相当于今天的高等教育阶段,学“礼乐”、“朝廷君臣之礼”。
古代的小学又称为“蒙学”,入学称为“开蒙”,先进行识字、写字。古人学写字,必须写大字,方便掌握字的间架结构。再来开始读书,教材是“三百千”和“四书五经”。
从小学的后半段到大学,甚至终其一生,都要学习“四书五经”。
第一轮:《四书》,学习的顺序为《大学》、《论语》、《孟子》、《中庸》。
《大学》主要是讲为人为学;《论语》为学生讲儒家思想;《孟子》激发学生的斗志,鼓励人们向上;《中庸》是最难的,要深入思考,所以放在了最后让学生学习。
第二轮:《五经》,学《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建立更高阶的世界观。
第三轮读史书和诸子百家。最经典的前四史即《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是必读书,还有《资治通鉴》也是必读书。诸子百家的书籍更像今天的选修科目,凭学生的个人喜好选择。但像《老子》《庄子》《韩非子》等经典著作,一般也在必读之列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