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小学三年级时,父亲便把每年过年写春联的任务交给我了。
父亲把我写的春联贴在墙上,门上,窗上,床上,灶台上,谷柜上。
贴春联的时候,父亲拿着红纸,扛着梯子,我捧着玉米糊的大碗跟着,合作默契。
父亲不断叫我写红字,还为我招揽生意,邻居大妈,隔壁婶的红纸,他也会主动上门去拿过来吩咐我写,要一连写上几天才能够完成任务。
小学三年级算起,写春联的历史已经有30多年。
写春联的时候,乡亲们会来围观,那时写的书法,成为一种表演艺术。
小时候,出门拜年,翻山越岭,一天走几十里山路,是常有的事。
你的小时候有一只祖传毛笔,巨大无比,是专门用来写大字的,却不知有何渊源。
记得有一次,邻村的姑父家办喜事,需写红纸,非常郑重其事的来借笔,此笔管佩红绳,如受命出征的将军一般,威武无比。
这支笔后来不知下落,然后父辈对文化的尊重,对毛笔的爱护,以及写红之时所表现出来的虔诚,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如今写春联的任务落在了女儿身上,爷爷和孙女早就击掌相约,爷爷已将红纸买来裁好,墨汁和毛笔也已备齐,就等着孙女回来一挥而就了。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年味变淡。
父亲携儿带女,用扁担挑着箩筐,翻山越岭去拜年的场景,已成为历史。
如今,村村通公路,家家有汽车,要拜年,一脚油门就到家门口了。
少了仪式感的生活,还叫生活吗?春节是春天的节日,也是孝心敬老,教导儿孙的日子。
和孩子一起,用心过好每一个节日,人生纪念日,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敬畏和热爱,这种敬畏和热爱,会增加孩子骨子里的自信和勇敢。
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