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在金马奖上一炮走红
像《八月》这么文艺小众市场可想知的电影,能在内地上映是很不容易的。排片量小也是在我的意料之中,尤其好莱坞大片云集的3月份,《八月》很危险。
但是无论如何上映了,就一定要去看看。
7:30的场次,我6:30下班,匆匆吃个晚饭,紧赶慢赶的跑进去还是已经开场了。坐定之后,回顾四周一看,竟然发现入座率还挺高的,几乎都是年轻人,个个看的津津有味,真好呀!
这部片子画面是黑白,很少对白,四平八稳,偏纪录片分格。
影片中用10岁小演员孔维一在片中饰演儿子小雷的视角旁观大人世界的生活变化,以及整个社会的变化。
小雷精准而灵动的表演必须加鸡腿,金马奖最佳新人演员实至名归。
四世同堂的家里,有一个年迈卧床不起的太姥姥,下面还有一对爷爷奶奶,父亲母亲。九十年代经济发展的浪潮中,小城市很多厂子倒闭,父母那一辈相继下岗,小雷的爸爸也下岗了,家里只靠当老师的妈妈辛苦支撑。
父亲原本和同一个厂子里工作的几个同事,在厂子里组乐队,玩音乐。毕竟那个时有稳定的铁饭碗,生活无忧无路。
下岗之后,几个原本无忧无路的中年人却只能在小镇的一个类似“老年”酒吧的地方边失魂落魄的演奏。
在家待业的父亲,压力倍增,半夜等儿子熟睡的时候,一个人在客厅里偷偷的打拳发泄。
为了一家人的生机,父亲最终还是选择背上行囊去外地打工,爸爸上车离开之后,人群散尽,儿子还是倔强的站在原地,一直注视着渐行渐远的父亲。
这是一个几乎没有高潮的电影,说实话我中间真的没有忍住睡了5分钟左右。那会我一度怀疑金马奖的评审为什么会被这部充满导演自传色彩、无耀眼的明星、无特效的黑白电影的电影打动,还给它这么多的肯定。
怀着这些问题,我又揉揉眼睛打起精神期继续看下去。
首先
一个年轻的导演能这么平静的讲述一个孩子的生活,同时能细腻的把他的心理活动,那个时代方方面面的文化元素,以及跟人物成长相关的很微妙的信息传递出来,确实非常有力
再有
这是一个纯文艺很干净的片子,没有一个华丽的演员,都是最懂生活的普通人。他们像是在演戏吗?不像,他们本来就是那样的。在加上整部片子完美的制景,以及摄像不俗的功底,一切就这样真实的呈现了
旁边的男朋友时不时跟我说,我小时候就像小雷和他爸爸那样。
最后
据说导演张大磊目前已经有拍《八月》续的打算了,相比《八月》,希望导演能在自己的风格上有所丰富,增加一些剧情的设置,使之充满意味、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