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欣赏了作家蒋坤元老师的一篇散文《我的草屋》,文中弥漫着一种清新自然的稻草和泥土气息,更有作家对故乡和土地的深沉的爱。
现原文摘录如下:
《我的草屋》
躺在草屋里,躺在柴地铺上。
这不是我的梦。
这是我的少年经历,也许就是我人生的开始。
那时,为了挣几个工分,每到冬天,队长就派我和另外3个小伙伴去野场,去守夜,看护集体财产。 没有电视,没有灯光,我们摸黑睡觉,无数个冬夜,我们与稻柴一起取暖,半夜三更曾经有猪獾来光顾我们的草屋。
那稻柴自然的、朴素的味道,从此浸渗在我们的生命里。
所以,我是从草屋里走出来的,也不管我走得多远,我永远是故乡一撮纯朴的泥土。
现在你们知道了,从前有一个真实的小男孩,他曾经这样地生活过。
回头看,草屋已消失,我抬起头平静地注视远方,平静地凝眸那辽阔的天空。
躺在草屋里,躺在柴地铺上,这不是作家少年时的梦,是他真真切切的成长经历。
少年时期就和三个小伙伴去野场看护集体财产,那时候没有电视,没有手机,没有书籍,黑灯瞎火,寒冷孤寂中与稻柴抱团取暖。
因此,自然而然地,稻柴自然朴素的味道,浸透在作家的生命中。提起稻柴,作家一定是倍感亲切,不仅仅是冬夜里给了温暖,也给了少年果敢和勇气,给了少年对故乡永远的眷恋。
往往生活中最本真的东西,最质朴的情感,才会影响和陪伴我们的一生。
作家的这篇《我的草屋》读着读着,很自然地让我想到了童年,想到了家乡。
记得1990年左右,老家七棵村开始实行把旱田改种水田。那个秋天,我家的水稻虽然不像别人家的颗粒那么饱满,但是收成也不错。
割稻子是最累的活儿,父亲母亲拿着镰刀,在秋阳下挥舞着汗水,一捆捆的稻子装车拉到园子里,垛成了一个大大的高高的椭圆形的稻草垛。
那时候我好像刚刚读初中,捧着琼瑶的爱情小说,躺在高高的暄软的稻草垛上,凉爽的秋风不时拂过耳边,而我却已经如痴如醉地进入了书中的世界,伴着那文字的新鲜,更有那稻草散发出的草味儿和稻谷成熟的香味儿,不时地沁人心脾……
更小的时候,家里种高粱,都是整根地割下来,然后也是捆成高粱捆,秆秸和高粱头都在一起。用牛车或者马车拉回来后,父亲会把这些高粱围起来立在院子里,像一个个带尖儿的帐篷。
这回,我和邻居家的小伙伴可有了藏猫猫的好去处。从一个高粱垛再躲藏到另一个高粱垛,里边黑黑的,心怦怦跳个不停很是紧张,屏气凝神,只听见外边的人跑来跑去咚咚来回找寻的脚步声……
家乡的稻草垛和高粱垛,给我带来了数不清的欢乐!
“我是从草屋里走出来的,也不管我走得多远,我永远是故乡一撮纯朴的泥土。”
是的,作家始终不忘记自己的根基所在,忘记不了故乡对自己的熏陶,不管取得了多么辉煌的成功,作家谦逊地称自己永远是一撮纯朴的泥土。
不由得,我想起了现代诗人艾青的那首深沉的现代诗《我爱这土地》: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是的,作家蒋坤元也是无比赤诚地爱着他的故乡,爱着故乡的土地和草屋,所以他的文字总能在读者的内心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激起波澜。
也特别喜欢作家的结尾,饶有深意和韵味的结尾:
回头看,草屋已消失,我抬起头平静地注视远方,平静地凝眸那辽阔的天空。
尽管现在草屋已经消失,但是它却永远地刻在了作者的记忆深处。抬起头平静地注视远方,平静地凝眸那辽阔的天空。在作家的眼中和心里,已经有更为广阔的前景和未来,等着他去开拓。
充满情感的文字,堪称经典的金句,饱含深情的文章,总是让人百读不厌,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