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有着无数的文化瑰宝。唐诗与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唐代被称为诗的时代,宋代被称为词的时代。词源于民间,始于唐,兴于五代,盛于两宋。在宋代,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兴起,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追求也更加强烈。
随意翻开一本诗书,我们都能够看见,自打有诗词开始,诗词就似乎是和酒结下了不解之缘,那一首首隽永的唐诗宋词,无不散发着浓浓的酒香,似乎所有震古烁今的名篇大作,都是文人们在酒酣耳热之后创作出来的。这真是一件神奇的事情,甘醇的美酒喝进了肚子里,也不知进行了怎样复杂的化学变化,都化成了锦绣的诗文,再从笔底流淌出来。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饮酒》陶渊明
这个世上的爱酒之人,不计其数,可是,又有谁能够像陶渊明一样“无夕不饮”呢。陶渊明曾经在《五柳先生传》中自己说:“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亲因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由此可见,他对于酒的喜爱,已经到了痴迷的地步。
当然,陶渊明的诗歌也是离不开酒的,称得上是诗中有酒,酒中有诗了。在陶渊明之前,虽然也有很多与酒有关的诗篇,可是,绝大多数都是用来咏酒的,只是歌颂酒的美好,却很少能够有人像陶渊明这样,将诗酒合一的。人们有时用美好的词句来歌颂美酒的甘冽,“春酒甘如醴,秋醴清如华”;又或者是描述宴饮的场景,“主人前进酒,弹瑟为清商”;最多也只是在酒精的麻醉下,发出几声狂吼,说上两句“大风起兮云飞扬”。可是,陶渊明则不是如此,他喝酒不是因为酒的滋味好,也不是为了要排遣自己心中的郁闷之情,借酒避世,而是为了达到一种微醺之后,宁静自然的意境。
酒,已经渗入到陶渊明生活的每一方面了,他不仅饮酒,而且还自己酿酒,他还以酒寓情,将酒上升到了自己心灵的层面,这一点,我们看他的《饮酒》诗,便能够知道一二了。陶渊明的《饮酒》诗,内容其实是很芜杂的,并不是光光讲述自己饮酒时候的感受,所以,我们可以说,这《饮酒》诗,其实是诗人陶渊明在饮酒之后,用一个醉者的心态,来考量世事之后,所写的内心情感。
不仅如此,在《饮酒》诗中,也有表达自己隐居意志,表示不愿再进入仕途的诗歌。比如“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这是陶渊明《饮酒》诗中最家喻户晓的一首。虽然伯夷叔齐生前很不幸,可是,他们死后却能够流芳百世,所以,诗人愿意像他们那样,“贫贱不能移”,即使身处闹市,也像在深山之中一般,保持内心的澄明。
陶渊明在自己的《饮酒》诗中,思考着功名利禄对于人生的意义,也表达了自己傲视世俗的内心世界。“一觞虽独尽,钚尽壶自倾;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是啊,既然世事昏昏,那么就不如在美酒之中纵情,远离世情,怡然自得。
从陶渊明的这么多《饮酒》诗中,我们所看到的其实却并不是一个沉醉在酒中,浑浑噩噩的酒徒,正相反,似乎陶渊明这酒,反而是越喝越清醒的呢。沉醉在美酒之中的陶渊明,看清了世态炎凉,于是决定隐居,遁入山林,倒是那些并没有饮酒的世俗之人,却更为愚钝可怜呢。或许,这就叫做“众人皆醉我独醒”吧,酒,已经融入了陶渊明的人生,又从他笔下的诗歌中流淌出来,让人们看见他那如同秋菊般傲霜挺立的风骨。
一首好诗,不仅带来审美的熏陶,更可道出生活的智慧、人生的哲理,让我们在喧嚣的世间,找回内心的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