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文飛,今天是2022年6月3日,是我挑战成长的第849天,今天我想分享的是读史可以明智。
听《中国儒学三千年》,听到了很多熠熠生辉的名字,对儒学的发展有了多一些认识。
著名外交家顾维钧先生在巴黎和会上说了一段话,他向世界列强抗辩中国不能失去山东的时候是这样讲的,他说,中国人不能够失去山东,就像西方不能够失去耶路撒冷一样。山东孕育了孔子,孕育了儒家,这是我们所有华夏儿女心中的圣城所在。
周公制礼,是儒学之源。孔子认为自己学习的东西都是从周公那儿来的。
孔子用文字记载了当时的其人其言其事,让乱臣贼子心虚,担心自己的后人知道自己的所做所为,这也是在用儒学参政。
儒家得以创立的原因,第一个叫作“述而不作”,第二个叫作“有教无类”。“有教无类”是开门办学,谁都可以来上学,“自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述而不作”保持了开放、包容,孔子没有自己制定一套儒家的规范,而是把早期儒家的种种文化资产重新整理,然后保存了下来,所以儒家应该算是孔子在晚年的时候开创的。
孟子是孔子孙子的学生,被称为“亚圣”是因为他用“义”与“利”的阐释使儒学挽狂澜于既倒。他倡导“人性本善”,总是在讲仁义、仁政,使得其理论显得空泛,所有的诸侯都没法使用。
荀子倡导“人性本恶”,所以要用法纪规束,培养了两个优秀的法家学生韩非子和李斯。
焚书坑儒,以吏为法,完全的人治,让秦国二世而崩。
刘邦反思,不能够把法家抬得那么高,要让天下安定,还是需要抬出儒家来,因为儒家里有“父父,子子,君君,臣臣”,大家各安其位,互相有礼法的约束。
汉武帝为了对抗窦太后,用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将儒家经典作为法律,在王权的保护下被抬到了神圣的地位,只许信奉,不准怀疑,反而让儒学成为僵死的教条。
作为普通人,尽信书不如无书。把任何好东西当做神一样迷信,只会适得其反。
过平常生活,以平常心对人对己,这样更接近儒学的真谛。
谢谢你陪我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