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才舒。
前面我们与大家交流、分享了七年级初中历史新教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形象思维能力和历史逻辑思维能力。
今天,我们将与大家交流、分享七年级初中历史新教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创造性思维能力。
所谓历史创造性思维能力,就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分析、研读史料,提炼出自己的观点;
通过对不同史料的分析、研讨、交流与判断,将史料中得出的结论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做到活学活用,从历史中汲取智慧。
显而易见,历史创造性思维能力相较于历史形象思维能力和历史逻辑思维能力而言,对学生要求更高,同时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转变教学方式,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积极启发、引导学生以史料为出发点,通过史料分析、交流与研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进而形成学生自主的观点。
例如,在教学《秦末农民大起义》中“秦的暴政”这一子目时,对于“焚书坑儒”这部分内容,教师可以精选史料,引导学生交流、思考:
秦始皇焚书时为什么留下史书及医药、种植、占卜之类的书籍?
通过师生的分析、交流与研讨,学生能够从中更加清楚地明白秦始皇对人们思想上的控制。
在此基础上,在教学《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和《大一统王朝的巩固》时,可以进一步结合“焚书坑儒”启发、引导学生思考:
1、西汉初年治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
2、汉武帝时期的治国思想是什么?为何经历了“焚书坑儒”事件后,儒学重新成为统治阶级的指导思想?
这样通过一系列循序渐进的提问、思考,学生的理性思辨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逐渐形成对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的全面、客观与辩证的认识,历史创造性思维能力得以有效培养。
条件允许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小组辩论赛、历史小论文、手抄报、黑板报等多种形式,通过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启发、引导学生深刻认识纷繁复杂的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背后的本质,从中汲取历史的智慧,进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历史创造性思维能力,真正做到:“读史使人明智”。
诚如卜宪群教授所言:“历史思维能力,就是以史为鉴、知古鉴今,善于运用历史眼光认识发展规律,把握前进方向,指导现实工作的能力。”
从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层次而言,卜宪群教授所言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的历史创造性思维能力。
总之,历史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历史思维能力的最高层次,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点知识基础和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分析、研讨、交流史料,从中深刻认识历史的本质,有效提升学生的历史创造性思维能力。
好了,关于七年级初中历史新教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这一话题,我们通过三个方面的交流、分享,就与大家研讨、交流到这里了。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与分享。
咱们明天再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