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帮了我,我也帮你,即使这样的帮忙不一定是对等或者双方情愿,但并不影响另一方想要有所的补偿的心情,这就是罗伯特.B.西奥迪尼在《影响力》这本书中,提到的互惠原理。
互惠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处处可见,先举个我自己的例子吧
前几日带孩子去万达玩,发现有一家烤肉店的门口放了一个透明的水桶,桶的旁边是有一次性纸杯,桶上面贴着几个大字:免费喝。
我走过去问:“能喝吗?”,店员笑容可掬,态度亲切的说:“当然可以”
我给您倒,
从我喝水到离开,店员从始至终没有劝我进店吃饭的意思,只是很礼貌的问够不够,需不需要再来一杯。。
喝完水,我就带着孩子去了游乐场玩了
下午6点,老公说在万达吃完再回去,让我选个地方,我第一时间想到了这家烤肉店
并且在我明知道这家店东西不是那么好吃的前提下
坚持去店了吃了晚饭。。
因为下午喝了店里免费提供的水,所以要有所偿还的这种心情,促使我在明知道店里的东西不难好吃的前提下,还是坚持去吃了一顿晚饭。。
整个过程,没有人强迫我 ,所有行为,完全自愿。。
即使我读了《影响力》这本书,了解过互惠原理,可还是抵不过心理莫名的偿还感。
互惠原理就是要是人家给我们什么好处,我们应当尽量回报,互惠常常伴随而来说的是亏欠的还债感,有时候偿还人情债的义务战胜了一切— 罗伯特.B.西奥迪尼。
在微信还没有整顿公众账号之前,常常会有那种为了你的爸爸/妈妈 转一次吧,如果你爱某某,就转发这条朋友圈给他加上好运吧。。。等等这样的文章出现在朋友圈里,让人烦不胜烦。。
转发吧,文章内容也不是什么有营养的话
不转发吧,好像为了自己的亲人,国家转个朋友圈都不肯,有点小气,
仿佛不转发这条信息就是不对的,这是为什么呢?
这其实也是互惠原理中的亏欠感在作祟。
转发这条信息或者文章就给家人/朋友增加好运这个事情,是公众账号营销者硬塞给读者的一个好处,即使这个好处并没有什么意义,甚至看上去还很不靠谱,但只要点进去看了,那就说明,这个好处你接纳了,因为接纳了文章能够给亲人、朋友增加好运这个好处(请注意,这里不一定是自愿的哦),从而触发了读者心中的亏欠感,于是按着作者的意思转发文章到朋友圈,届时,亏欠感被填满,营销号也达到了大量传播的目的。。
互惠原理在我们国家的最明显的体验,就是人情了吧。。
随份子,节日送礼都是互惠原理在我们文化中的体现,同时这一原理在其他文化中,也是很常见的。
跨文化研究表明,要是有人破坏互惠原理,施予恩惠,却不让接受的人有机会回报,也是不受欢迎的
互惠原理的力量非常的强大,世界著名的古人类学家,肯尼亚国家博物馆馆长,理查德-利基甚至说,正是因为有了互惠原理,人类才能成为人类。
大家好,我是南夏,1岁宝妈,每周一篇读书笔记,这是第7篇
本周读书《影响力》罗伯特.B.西奥迪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