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又是一次喝酒引起的。
意外总在不经意间悄然发生。这两天面对因酒后驾驶开庭,我们都是恐慌的,害怕年近不惑的长辈因被拘留而想不通。害怕他受不了进拘留所这件事。不就喝了点酒开了个电动车?但在强大的法律面前往往小事也能变成大事。我们四处打听,我们到处托人,但都于事无补。突然间,我感觉强大是多么有力量的一件事。这不仅让我想起19年6月,发生在我家的一场翻天覆地的大事件,弟弟意外进入重症监护室,差点丧失了小命。
真相至今无解,我的疑惑至今未解。根据当事人现场回忆:下班与同事喝酒,之后送师傅回家,回来的路上发生的全然不记得,第二天被发现血淋淋地蜷缩在宿舍床上。被送往医院,医生询问:自己喝醉酒碰的。好一个充分必要理由,却让全家为之心力憔悴、百思不得其解。
知道真相时,事情已过了一周,父母坚定不移地相信了弟弟的话,自认倒霉地在医院全程陪着弟弟接受抢救。等到我们火速赶到现场,发现:事情的发展并没有那么简单,自己摔的能把眼窝摔青肿?自己摔的能把头摔成一个洞?自己摔的能差点把小命搭上?种种疑问,不得其解。于是,迅速报案,派出所人却无动于衷,三番五次追踪,理由:事情已经过了一周多,正好那一周多只顾着抢救人了,没报案还连着下雨,所有的痕迹都被大雨抹去了。无从查起——
最终,连最起码的现场勘察,派出所的人都未曾去过。
全家人都在无奈中徘徊,父母在听到弟弟单位领导的提示:怕张扬事情而对单位造成不良的影响而只字不提。也不主动去解决事情,我与妹妹焦急得无从下手,只能悔恨自己太无能。
最终,说服了派出所给单位同事通了一通电话,方才去了现场:一件被血染红的短袖在靠椅上搭着,那血迹都凝固了许久——
收拾完衣物。打开柜子,一本本崭新的书整整齐齐的在柜子里一丝不动地摆放着。可见,全都是单位发放的,而他,始终视而不见。理由:看不进去、脑神经衰弱等等。
回去之后给父母反馈现场的情况时,激愤地提到,一个正处在不断学习、储备能量的年龄阶段,单位发了那么多书,都浪费地摆放着,动都没动!这件事情的发生根本原因还是他自己,无所事事,这件事情的发生不是偶然而是必然!可能情绪、言语过于激动了些,母亲对于我对她宝贝儿子的批判更为生气,力争狡辩:“看不进去、脑神经衰弱……总之,他活着就是万幸!这份工作不要也罢!”“请不要把结果的发生埋怨在工作本身上,是他自己的问题!他为什么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如果他能有目标,能有方向地参与学习,结果就不会发生!”“谁希望自己遭遇不幸,你们不要再说了!也别以为自己的意识很强!”争辩到最后,此事只能不了了之,由于工作都忙,很快我们便各就各位。以前也常常听到父母说弟弟工作累、危险……总之,一连串的理由,就是这份工作不想干。为此,我和妹妹无数次地力争狂澜地劝回,也无数次地被他们的执念拍打在期望的沙滩上——
说白了,我不明白。一周总共七天,他上4天,休息3天,工资在当地比我的工资还高,区别就是他在户外。说起户外,多少人的工作都在户外,他们就不觉得累了,不觉得困了,不觉得危险了?再说面对危难,那些甘愿奔扑在前线的救护人员,就不觉得危险了……
说到底,觉得还是父母根深蒂固的观念助长了弟弟的任性;正是他们不恰当的呵护将弟弟固定在某个舒适区;正是他们的纵容,弟弟才挑三拣四。目前,对于父母来说,弟弟活着便是幸运。全力维护着弟弟,生怕我们伤害了他。
不料,事情过去一年后,一年的恢复期内他们没让我们参与,成功地辞职了……
而当下面临非常现实的问题就是找工作。
工作对于我们姐妹来说,都是一路摸爬滚打式的前进,无论有多难遇到多大事都自己想办法解决。父母认为姑娘家再怎么优秀都是别人家的,他们的关注点更多的是得之不易的弟弟。所以一直以来我们也没太多的期望,唯一担心的是:一再对他儿子的纵容,他何时才能成长起来——
2020年初,又遇疫情。毫无疑问,找工作肯定面临着地狱般的模式,少得可怜,很多公司不减员就很不错了,哪里还有岗位留给毫无本事而又百般挑剔的人。
回忆发生在自己身边活灵活现的一幕幕穆然顿悟,原生家庭的影响真的会影响到一个人的思想。但也不是绝对的,如果我弟能有最起码的主见,能有自己对生活的期望,能有对自己的期望,父母的执念是影响不到他的。而这些期望的获得,就是需要沉浸阅读、学习、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