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小说完成后,会经过自我验证的一个过程。
第一阶段,是初感,通过几次重读修改,从整体上,确定了它的生成,完工。
第二阶段,是经过三个月重读,冷静地思考,会发现一些不成熟的地方,并加以修改。
再三个阶段,将会发现真正的问题,这时候,是真正地修改,也是终极修改。
一篇好小说,是要经过四个阶段。创作过程,修改修改再修改。
这对于网络写作者来说,却不怎么适合。网络作者,每天需要输出文字,从时间上,精力上也做不到。但网络也有很多小说都相当好,并不次于官方杂志发表的小说。
当然,一篇小说的完成的快慢,并不特指网络文小说或传统小说。快慢是输出文字的效率,但是好小说,它是有时间生命的。
它是写出来的,也是被捂着出来的。而我还在捂着。
记得去年,我将一篇小说,寄给一家杂志编辑,编辑给了一定的评语,并说要留用。由于稿件太多,只能向后些时间,如正常的投稿,三个月的时间。可是还没有等到半月,我就告诉编辑,小说我要修改了,暂时不交稿。
我知道自己的水平,真的还差的很远。我重读始时发现,我写得这是什么小说。
我问自己,这是我写的小说吗?于是急告知编辑,此稿存在问题很多,以后再议。这让编辑多少有些不悦,她强调说:你别想着一鸣惊人,还是慢慢来。一篇小说,不要想着承载多少东西,刚开始写,不要写得太长,五六千字就可以了。
她希望写小说,是边走边成长。其实我倒不是想着一鸣惊人。因为我没有那样的能力达到。只是确实发现,小说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既然自己发现了问题,那就要修改。而且不是只发现了某一处或某一细节的问题,而是感觉整体上达不到一个小说若具备的基本要求。还需要一个学习提升的过程。
其实,我寄给编辑看小说,是想让她指导一下。但是她并不想说。最后我才明白她的态度:要么就采用,要么就不用。至于意见,她从不会提出来。
我不明白,她说:初期写,是要鼓励着向前走。而给一次采用的机会,就是鼓励。后面的路,需要自己边走边摸索。
我想,她说的还是有道理的。而且,这位小说编辑她也是一位知名作家。可是我,还是愿意将稿子藏下来,捂着。我知道自己的水平,但我还是很感激她。
这篇小说,已经过去一年了,我还在捂着。它已经被我修改了多次。从一万字,缩减到五千字,缩减了一半。又从五千字写到四万字,从四万字又缩减到两万字,从两万字再减缩到一万五,直到现在,精减到八千字。
我从没有这么用心写过一篇小说,也从没有这么认真写过。但是,它每次让我写得不尽然。
我总是在思考,一篇小说的生命长度,到底有多长,而我还在继续修改。不知为什么,我一点也不着急。
想到福楼拜将自己的一篇小说《圣安东尼诱惑》搁写了25年,成为最精炼的小说。
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写好它。但我不会搁写那么多年。可是我也不会急于求成。
直到有一天,我被自己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