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3-4
非暴力沟通的第一要素是不带评论的观察。
我们要清楚的观察哪些所见所闻所触,正在影响着我们的幸福,而不夹杂任何评论。如果带有评论,他人往往会认为是在批评他们,会因此产生抗拒心里。学习并运用出来,才能使我们从旧习惯中挣脱出来,并有能力熟练地区分观察与评论。
仔细琢磨家庭中我经常说的,竟然有很多评论甚至是负面评论,难怪14岁大儿子经常恼怒发火没有动力,这些竟然都是暴力语言。
1. 你怎么老是欺负弟弟!你为什么总是看弟弟不顺眼!
2 这都几点了!早干嘛去了!假期都过了一半了,你看看你到底收获了什么!!不努力看你开学怎么办!你自己作自己!
3都全身心陪伴你三年多了,你就不能自己独立睡个觉,让我把自己事情做做吗!
4就知道哭哭哭,可烦人!
在我心情还不错时候大多能做到描述观察,可是急躁时或是心情不好时候,这些话就从心底里生出来,甚至越想越火大,越想越悲伤,整个大大负能量载体。
我的担忧是:1儿子考试分数不高,距离我想要他考取的高中还差三分之二。(这个暑假他也在积极配合补课,配合早读打卡)
2学习态度没有我目标中的那么积极,时间利用率不高,担心开学后成绩没多少提升,总之担心考不上普通高中(车子已经发动,提速靠他自己不靠爸妈唠叨批评,职高也有对口升学班,可以考省内本科)
3体重超标,食量大,担心会控制不住体重飙增,影响身高影响健康影响中考体育成绩(最近已经每天早晚运动,老师也保证只要配合他要求训练99%能过,配合少吃,吃减脂食物)
4小儿子马上要入园,大便不利索,还没完全训练好。比较强势,和小朋友有冲突时有过咬人抓人情况(学校老师会提醒,孩子也会不断成长变化,能力认知意识会不断增强)
写完以上这些,好像让我担忧心烦的事都是很简单的小问题。
非暴力沟通第二要素是如何表达内心感受。感受和想法不同,想法带有自己主管判断,感受是客观具体表达自己,更直观具体形象。提升表达感受的能力不仅有利于促进我们的亲密关系,作者还提供了一份表达感受的词汇表,有需要得到满足时候的感受和需要没有得到满足的感受,用心记下,平时和孩子互动时候潜移默化传输给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