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咨询起来有一个致命的困难,就是已经过去好多年,如何让成年人去改变已经发过的事情,今天就来学习面对原生家庭的创伤,利用策略式干预要如何处理?
案例:
一个十几岁男孩的妈妈,现在对孩子的情绪非常不好,自己是强势而有控制欲的妈妈,孩子稍微有些事做的不让她满意,她就会训斥这个孩子,让她想起自己小时候跟父亲的关系,父亲就是这样对自己的,所以她今天对孩子的方式都来自于早年跟父亲的关系,这让她既痛苦也没有办法该改变,改如何面对下一代用不一样的方式对待孩子?
分析:
第一,来访者是成年人,她是小孩时被父亲如此对待已经有几十年了;
第二,她已经形成了一种行为的习惯,并把这种习惯解释为从小从父亲身上耳濡目染学到的;
第三,她对自己的夫妻有非常强烈的情绪,一部分情绪是伤心、失望,甚至是愤怒,这样的情绪无助于她当下的生活,因为她在自己身上看到了父亲的影子,所以对自己的表现也有非常多的不满。
回复:
这种情况其实是你对父亲的思念,你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情况,其实是出于对父母的四年,因为小时候没有得到足够的来自父母的关怀,所以忍不住在成年之后用各种方式在自己身上去重新发现父母的影子。如果下一次你忍不住对孩子发脾气让自己后悔的时候,你找一张纸,在纸上写:我想爸爸了。然后在纸上画正字,发一次脾气画一笔,别的不用做,如果你真的记不住的话可以让儿子帮助你,如果他发现妈妈又发脾气了,他就可以提醒妈妈座做记号。
接下来讲一讲在原生家庭主诉的干预里,怎么做能达到最理想的帮助来访者改善生活的效果。
原生家庭这个概念是作为一种干预的方案,当这词被提出来是因为人们发现使用这个概念可以帮助自己达到一些更好的可能性,它是一种我们对自己的干预,干预的是意义感的问题。所以原生家庭是一种我为自己当下的行为选择赋予意义的方式。
举例:一个人过得普通的生活,挣的钱不多,工作很辛苦,ta可能在某些时刻就会问自己为什么我要过着这么平凡的日子?很快ta就能给自己找到一个答案,那是因为我来自那个家庭,我混到现在这样是顺理成章的,农民的孩子继续当农民,工人的孩子继续当工人,贵族的孩子继续做贵族,这是千百年来人们心底最深处的一个逻辑,所以这个逻辑的本质是你现在的生活方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来自怎样的一个家庭背景。
我今天没有办法再过另外一种生活了吗?我没有办法再以另外一种模式去和别人建立关系了吗?我没有办法再选择另外一份职业了吗?我没有办法改写我的人生命运了吗?这是千千万万来访者当他们以原生家庭这样一个主诉来求助的时候,他们内心最大的怀疑,他们从原生家庭这个概念一定获得了好处,他们干预了自己的不确定和无意义感,同时也感受到了限制,他们在想如何找到不一样的可能。当人们开始想要有选择自由的时候,原生家庭就有可能从一种干预变成一种对我们的约束。
举例:
一个来访者是大学生,他非常狠自己的父母,因为他现在所选的大学专业,并不是他喜欢的,而是父母非要给选的。
分析:
他其实已经成年了,如果我们看他当下的生活跟原生家庭直接的联系,我们是可以否认他的建构的,比如可以说转专业或者考研的时候考另一个专业的研究生,也可以退学去做喜欢的事情,没有必要因为几年前父母替你选择的专业,现在你去折磨自己,让自己陷入痛苦之中,如果这么说是在挑战来访者,除非你们建立非常牢固的咨询关系。这样说的话是在断了来访者最后一条后路,原本可以怨父母,现在只能承认自己一事无成,而且也没有让来访者的生活变得更好。
要利用来访者对他当下处境的解释,试图在原生家庭的建构中,找到让来访者多一点力量或多一点掌控感的理解方式。
回复:
当年你的父母为你选择了这样一个专业,你虽然很生气,但当时你还是个孩子,没有办法反抗,只能接受他们为你制定的这样一个人生路线,而现在的你是在反抗你的父母,在为当年他们为你做的事情而复仇,复仇的方式就是将现在的专业搞砸,让他们看到为我做出了一个错误的选择,你们现在终于能够看到这个选择所造成的代价了。既然你现在变成了有力量的主动行动人,你有力量搞砸自己的生活来向父母展现你的态度;同样也意味着将来也有力量搞好自己的生活,你可以在一件事上复仇,可是你不需要把整个人都搭进去,完全可以在别的地方去实现你想要实现的价值去向父母展示我是一个有力量的人,我可以不用按照你们为我规划好的人生往前走。
这里的“复仇”是一种改释,就是把原先你所认为的你和别人的框架,通过我的语言变成另外一种不同的框架,从而让这件事情具有了稍微不同的意义,改释的动作不能太大,如果太大的时候,别人会不接受。改释要先接受对方的一部分理解,同时去增加一些不一样的角度。在“复仇”这个改释中,我们即肯定了来访者对于原生家庭的抱怨、理解,同时又赋予了来访者去创造自己生活的能力。
有时还会在“复仇”里增加一点点的变化,我会说:虽然你在用这种方式对你的父母进行一点报复,但有可能你无意识的实现了父母对你的期望,为什么呢?其实父母表面上期待你出人头地,有成功的、美好的人生,但很多时候父母这一代他的内心深处很害怕自己成为一个出色的人,也很害怕你成为出色的人,有时他们会用这种对你很严厉的要求来“毁掉”你,让你对自己失去信心,从而成为一个安全的、碌碌无为的、没有什么大的成功和发展的人。
这种说法会让来访者产生一个相反的愿望或者改变的动力,当一个来访者对自己的父母有特别强烈的怨恨,他觉得自己的父母毁掉了自己一生的时候,我用这样的说法时,第一,他会很接受,因为在他心里就觉得是父母害的,他们说不定从根上不想让我好,但是我会说:你想报复,但你恰好迎合了或实现了他们的期待,因为你毁掉了自己的一生。来访者会说:我不能让他们得逞,我不能毁掉自己的一生来实现他们的愿望,我要继续复仇,要在我感兴趣的方面投入努力去创造我认为好的人生。——这就是给症状吐口水,我们在来访者当下的选择上,给他施加了不同的意义,我们即肯定了这是你对父母的对抗,同时又给他一个让他不舒服的解释,虽然你是在对抗,但恰恰是对方想看到的。因为这个来访者太想要证明自己,想让自己跟父母所期待的不一样了。所以他在我给了这样一个解释之后,做出相反的选择,这是我们在该释背后所赋予来访者的一个能动性。
“复仇”是我在原生家庭中经常用到的,还会有“纪念”,还有“忠诚”,对“忠诚”这一次的举例:
一个研究生因为写毕业论,写完就会大城市有一份好的工作,一想到毕业就会焦虑、拖延,他自己是农村考出来的,所以对他说:你之所以现在没有办法完成这篇论文,是因为你知道一旦你顺利毕业就会失去当年穷学生的身份,因为你会变成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会在大城市生根发芽,就没有办法认同自己还是当初的从穷乡僻壤走出来的穷学生的身份,所以现在这个动作的背后是你对过去那样一个身份的忠诚。
咨询师回复:你可以用象征性的方式来表达忠诚,你可以照一张父母一起干农活的照片,摆在写字台上,每一次当你要开始今天的工作,而又感觉很困难的时候,你就对着相框,你再心里对自己说:我不会背叛自己作为一个穷学生的身份,就算未来我过上了好的生活,我骨子里那个作为穷学生的我依然很重要,它会为我提供一个根本性的动力。
还有一种改释也是我们常用的,但是要慎用,那就是我们说的“甩锅”,原生家庭被我们解释成你只不过是在甩锅,意思是我今天过的不好,这个责任全是我父母造成的,所以我不需要为我承担责任。
在所有的改释当中,会发现在原生家庭的敢于当中,我们要做的不是跟来访者对抗,而是借着来访者对原生家庭的理解进一步去发展,提出有治疗意义的隐喻,所有隐喻的背后最有效的、最有帮助的叫——前半生和后半生,无论改释成什么,你都可以解释成前半生和后半生,前半生是为父母而活,而后半生是为自己而活,前半生过去了,而后半生可以有变化,所以记住这一点就万变不离其宗,不论对来访者做出怎样的改释和建构,都要落到如何利用你对前半生、对原生家庭的理解去促使在后半生有更多选择的自由。
总结:
所有的改释、所有建构意义的努力,它是为当下服务的,不纠结过去发生的真相是什么,看到的是现在你可以怎么做,所以你要看到这样几点:
第一,可以帮助来访者减轻自我的纠结,所有改释的第一位是要让来访者在当下对自己的厌恶和怀疑可以减少,不需要纠结自己是一个无能的人。
第二,是让来访者在当下跟他的家人、身边的人或者跟他现在所要做的事情之间去发展不一样的关系,所有的建构都是为了让来访者拓宽可能性的空间,他可以继续做过去的事情,但同时有了不一样的意义,可以在未来的选择当中做不一样的选择,也可以做同一样的选择,无论如何在每一个选择当中他都获得了更多的勇气和行动的自由,这就是我们用原生家庭这样的策略式干预所要为它赋予的价值。
案例:
来访者在最近的一个项目中没有拿到相应的报酬,他对领导一直很纠结,想去找领导要钱,但没法开口。他想到小时候她妈妈就是这样推动他的,幼儿园被欺负,妈妈就特别生气,让他第二天去幼儿园对小盆友怎么说,要把应得的东西拿回来,每一次去幼儿园都特别有压力,不想这么做,可是不这么做就对不起妈妈,久而久之就在心里形成又纠结又依赖的关系。
回复:
你现在不去找领导要钱这件事,是用自己的方式在对过去的妈妈喊话,过去的你被妈妈推着去争取自己的利益,可你想对妈妈说那不是我,我就是这么怂不可以吗?我这么怂你就不爱我了吗?这些都是你想对妈妈喊的话,但是作为一个小孩子喊不出来,也可能不觉得这是正确的,但现在你是成年人,你在试着去对妈妈喊话说:今天我在为自己有这样一个选择自由的时候,这几万块钱我哪怕不要了,我也想要证明说我是可以这样选择的,这样的我也是值得被爱的。
★复仇:充满了由爱生恨,爱而不得的愤怒情绪,非常有力量感。
★纪念:用行动来表示对原生家庭的不舍和不忘,历史不该被遗忘,“我这么做,是因为我不想忘记”。
★忠诚:“我忠于小时候受到伤害的我”,“我忠于被家暴的妈妈”,“我忠于一事无成的爸爸”,“我忠于被命运诅咒的家庭”,我的忠诚是为了提醒自己“我是谁?我来自哪里?”
★甩锅:肩背上的包袱实在太沉重了,“甩锅”是一种选择,“勇敢承担责任”是一种选择,“勇敢的不承担责任”也是一种选择。
★前半生和后半生:生命是一个持续变化的过程,我没有办法决定我的起点,但是我可以决定我的明天和我的终点,以终为始,从当下出发。
作业:
1,几种改释原生家庭痛苦的方式(复仇、纪念、忠诚、甩锅、传承……),你最喜欢哪一种?或者你还有其他的改释?
2,一位30岁的女性来访者在重男轻女的家庭中长大,现在远离家乡,事业成功,却始终做不到欣赏自己,她无法放下原生家庭对她的伤害(她尤其无法理解母亲,因为母亲也是女性,童年时也饱受重男轻女之苦)。请你给她一个改释,帮助她感觉更好一点。
20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