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是入口的东西,需靠我们的味觉去品其滋味,所以培养舌头很重要,这样茶汤入口就能迅速判断出某款茶的大致内质表现如何。而除了味觉,另一个感官同样是值得我们去关注的,那就是「嗅觉」
为什么说“同样值得”,我发现许多茶客在学茶时,把重心都放在了“喝”上面,茶是要喝的没错,而如果利用好我们的嗅觉,相信对一款茶的了解也会更加地详细深入。每泡茶都是可评的,需要我们去细闻去探索的地方有很多,不仅仅只单纯地局限在香气层面。
闻哪里?怎么闻?
见到过一些茶客端起茶杯喝茶前,喜欢先靠近鼻子闻闻茶汤散发出来的香气,虽然能闻到明显的茶香,但这其实意义不大,并不能以此判断茶香的表现如何。
熟悉的茶友都知道我泡茶一直都是用盖碗冲泡,除了用盖碗能够很直观准确地将茶的优缺点表现出来,它还便于闻茶。所以下面要讲的也是借助盖碗泡茶来细说怎样靠嗅觉闻出一泡茶的内质。嗯,要赞美盖碗~
1 / 杯盖
杯盖即盖碗的盖子。开始泡茶,沸水注入盖碗后,盖上几秒再拿起盖子靠近鼻子闻,闻盖内,一般闻个五六秒就够了,这时茶还是在浸泡的状态,所以时间不能过长,不然泡出来的茶味比较浓郁。
如果你担心掌握不好出汤时间,可以跟你平时泡茶一样,正常时间出茶汤,茶汤倒出再闻杯盖,这样集聚在盖子内的香气也会更明显。
闻杯盖是闻的是什么?
首先是品种香,每个品种都有独有的香气特征,干茶经过沸水冲泡之后,品种香散发出来,这时我们闻杯盖,茶汤不用入口,就能先知道是什么品种,香气是否明显。
再有工艺香,如果说品种香是与生俱来的,那么工艺香则是经过工艺制作而来。举个简单的例子,岩茶的“花香水仙”,从字面上就可理解,花香并不是水仙的品种特征香,它属于工艺香,所以是在水仙的品种香基础上增加了花香气息。假如你闻到一款水仙带有花香,且明显,那么仅从香气来评,至少可以为这款茶加分。(但不绝对,下面会有说明。)
大家需记得一个顺序,闻茶香,首要该闻的是该茶的品种香是否有,是否明显。在制茶过程中,工艺若存在缺陷,包括天气等原因,品种香也有不被制出的情况,或者表现不明显,只有微弱的香气。有了品种香,再谈工艺香,工艺香并不是说制出就能制出,师傅的经验技术打底之外,多少还讲点运气。
2 / 叶底
茶汤倒出后,端起盖碗闻泡过后的叶底。
或者将整个盖碗倒过来,让叶底留在盖子上再拿近闻
闻叶底是闻的是什么?
闻杯盖和闻叶底,二者虽然都能闻出品种香、工艺香,以及哪个季节的茶,但相对而言,闻叶底传递出的信息会比闻杯盖更具体和丰富。有些茶冲泡后闻杯盖很香,但闻叶底却不那么明显,甚至无香,那说明香没入水,也就是喝茶人俗称的“水香”,要是闻叶底依然还是香气明显,基本上可以判断出喝茶汤同样有香气。
工艺,可以说制茶过程中每个环节的结果,不论是制作到位,还是有缺陷,都会反映在叶底上,如茶叶的发酵程度,焙火程度等。继续举例子:一款茶在焙制过程中,没有焙透,那么叶底闻起来肯定是带有一股青味的,常见于乌龙茶。如果是焙急焙过了,则会有火味、焦味,这类情况不仅在乌龙茶有,红茶也有。
储存,闻叶底还能清楚茶叶存放状态,是否有受潮、串味现象。还有些茶也许喝的时候感觉不到什么,但叶底会告诉你它即将要返青,提醒你尽快把家中剩下的茶喝完,提醒茶商们要准备复焙茶叶。
山场,这个说起来可能有人觉得玄乎,但确实存在。闻叶底可以让人知道该茶是哪个镇、哪个村、哪片山种植的。前提是你常年接触这个地方的茶,对这地方的山场特征十分了解,要是没接触过是闻不出的。其实每个地方的茶都有它的山场特征,以范围来讲,从镇区域范围,细分到村区域范围,再细分至哪片山,范围越缩小越难。对普通茶客而言,我觉得只要能辨别出高山茶和低山茶的不同之处就已经很厉害了。
季节,相比之下,要区分是什么季节采制的茶比区分山场容易,不同季节采制的茶叶,各自特征鲜明。
其他的还有茶叶的树龄是新枞还是老枞,茶叶是否有拼配等等。
最后一个技巧:闻叶底待它凉下来再闻,会更好闻(准确、真实)。任何茶,叶底不会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