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们经常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于教师而言,一次公开课也是如此,课上45分钟,课下下苦工。45分钟的课堂是我站在讲台上又不仅仅是我站在讲台上,是备课组的小伙伴陪着我一次又一次的试讲、磨课、评课、出金点子、改进,两周走来回首看依然有无数个动容的瞬间,半夜11点还会给我解疑答惑的杰哥和娇娇,刷牙瞬间迸发出灵感微信私我的美玉,与我一起培训学生的文,教我技能的小徒弟,提供打印支持的同事,跟我搭档主备被我拉着周末加班出电子学程,改了无数遍才定稿上传不厌其烦的红红,被我拽着听我说课牺牲掉半天周末外加电话狂轰乱炸也不挂断的某蕊,放弃午休与我一起整理教室卫生的优秀首导大倩,全力支持配合调课的导师团,指导答辩的M芳,还有那一群让我哭让我笑又超给力的孩子们。我要感谢努力的自己,更要感谢与我一起努力的你们。结果很重要,但过程更重要,我努力过了,得之我幸,若失之也应坦然。但我还是应该将这节课进行反思复盘,查缺补漏。
我上的这节课是听说课,话题是way of life“社会行为与习俗”,本课呈现了同学们赠送玲玲生日礼物的场景。玲玲和贝蒂,托尼的国籍不同,接受礼物的方式和打开礼物的时间也不同,由此大家展开了对各国风俗习惯的讨论。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文化习俗与社会行为。难点是用must和mustn’t等情态动词讨论在不同的场景中能够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学生们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在生日时候,如何选择礼物。但是对于收到礼物时应该什么时间打开,怎么接受礼物等习俗以及与西方的社会行为有什么区别,并没有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之一就是通过听说训练来获取中西方礼物文化差异以及中国传统习俗等信息,能够大胆的用英语介绍中西方文化,尊重文化差异,增强文化包容心,并热爱我国的传统文化。整堂课下来我认为有几个课堂设计亮点以及几处待改进。
本节课的设计原则之一就是让英语课堂好玩、有趣、孩子们都能张开口、动起来,众所周知,英语是一门语言,它的根本属性是工具性,我们教孩子们说英语的目的是为了交际,我经常鼓励孩子们一定要张开嘴,勇敢说,不管难听好听,只要你不难受,难受的是别人的耳朵,这节课我们始终是在贯穿这一原则的,大量的输入,大量的输出。所谓趣味性、好玩,我是通过这样几个活动进行的串联,生日是我们每个人都期盼的节日,而收生日礼物又是期盼生日的一大原因之一,课堂伊始,通过头脑风暴的形式让同学们思考最想收到的生日礼物是什么,在互动中既能调动同学们的兴趣又突破了本节课的核心词汇,既然同学们都希望收到这些生日礼物,我不妨把这些生日礼物通过词卡的形式装进盲盒,那我们本节课就来个小组PK,表现好获胜的小组在本节课结束时获得抽盲盒的机会,于是就由此利用了同学们的好胜心设计本节课的评价,用评价来驱动同学们积极参与课堂,用情境任务来贯穿始终。
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辅相成,贯穿搭配。我们的课堂强调放手,在我看来,我们上课犹如放风筝,风筝放出去了,但线还得要牵在手里,这叫收放得当,放手不是随意的放手而是在培训得当,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技能之后,老师才能给予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比如在本节听说课中,前边的所有输入都是为最后的迁移输出做准备的,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储备不同,我们将听力音频通过271BAY提前推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听力水平自己带耳机进行听力训练,选择适合自己的听力次数,而不再是老师根据课前问题预设,统一给学生放听力,选择两遍或三遍,充分尊重学生实际需求。
小游戏给课堂充电。研究表明中学生的课堂专注力能持续30分钟左右,所以在课堂的后半段加入了一个春节知识知多少的PK游戏,既是对我们学习的春节习俗知识的检测又是在突破我们本节的情态动词重难点的学习,只是换了一种活动形式来输出,语文讲究一切景语皆情语,我们英语中的一切活动也是为了学习任务而服务的,只是换了一种好玩有趣的方式而已,爱玩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那我们就将游戏搬进课堂,只不过我们玩的不是英雄联盟也不是王者荣耀,我们玩的是与春节知识有关的消消乐。
用小短剧来输出本节课所学,既然我们学习了解了中西方文化差异,这里边肯定有许多有趣的对比,那我们就放手给学生,能演出来不也就达到了我们的学习目的了嘛,前段时间带领着我们的孩子参加了潍坊市的暑期英语作业改革活动,《阿拉丁与神灯》阅读书目的话剧演出带给了我无数的惊喜,放手让孩子们干他们也会带给你无限的可能,于是这一次公开课我依然选择相信他们,他们的小短剧演出也确实没有让我失望,中国春节里的传统习俗让他们表现的夸张又生动。我们的课堂是让孩子们学知识更是学文化、学能力,英语的交际能力正是在这样一次又一次的听说训练中得到了强化。有收有放这是我向往的一节好课。
而本节课也有一些不足需要得到改进,比如老师与学生的互动节奏再放缓一点,给孩子们留出更多的思考时间会更好,课堂导入部分我再从容一点会更好,利用BAY的大数据统计功能应用在听力选择部分,来分析后台的选项数据会更好,除了利用抢答、抽答、分层点名、随机点名等课堂互动方式,再创新课堂互动方式会更好,除了关注待优生在探究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再关注一下课堂生成中遇到的问题会更好。
我的这次公开课结束了,是落幕也是新的启航,还是要再次感谢很多很多人,提供平台的学校、年级,给力的小伙伴,耐心听课、评课的评委、老师、孩子们,大恩不言谢,感动记心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声音才会鞭策着我们走的更远。知识常用常新,课程、课堂的挖掘也不在一朝一夕,研究教材、研究课堂、研究学生是一路的向往。愿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