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书卷一·二〇】
元稹《东南行百韵》诗:“征俸封鱼租”,“封”音“俸”。《痞卧》诗;“一生长苦节,三省讵行怪”,“怪”音“乖”。《岭南》诗:“联游亏片玉,洞照失明鉴”,“鉴”音“间”。《夜池》诗:“高屋无人风张幙”,“张”音“丈”。“苦思正旦酧白云,闲观风色动青脐”,“正旦”读作“真丹”。
【辩误】
“苦思正旦酧白云,闲观风色动青脐。”出自唐·元稹《酬复言长庆四年元日郡斋感怀见寄》诗,原诗较长,不能全录。本条诗话所引诗句,原文为“苦思正旦酬白雪,闲观风色动青旂。”原书将“青旂”错刊为“青脐”。“青脐“与“青旂”虽然读音相同,但意思差别巨大。青脐,是中医术语,指肚脐周围皮肤色青。此为内有寒积、水饮或风寒内伏中州,常与腹皮寒冷、拘急板滞并见的症状。而“青旂”则是青旂即青色之旂,旂为画有龙形、竿头系铃的旗,《礼记·月令》:“孟春之月……天子居青阳左个,乘鸾路,驾仓龙,载青旂,衣青衣,服仓玉,食麦与羊,其器疏以达。”青旂为天子在春天所用。后遂用作咏帝王春日出行之典。也用青旂表现春神东皇太乙降临,春天到来。唐·武平一《奉和立春内出彩花树应制》诗:“銮辂青旂下帝台,东郊上苑望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