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塞的《在轮下》是在暑假拜读的,在读了他的《悉达多》之后,理解起来略显轻松,但主题略显沉重。查了一下创作时间,果然《悉达多》创作时间远晚于《在轮下》。原来,在稚嫩的年纪里,思想的阴霾总会深重些、简单些,连伟大的作家也例外。这多少予我如此这般的凡人些许慰藉。
聊回这本书本身,它讲述了主人公汉斯自幼聪颖过人,被送入神学院学习,因功名心切,拼命学习,最终身心俱损。与此同时,出现了赫尔曼,他蔑视功名,为学校所不容,却是汉斯心中的知己。待赫尔曼被学校开除,汉斯得了神经衰弱,只得返回家乡当钳工为生。社会的歧视和生活的失意使他觉得仿佛跌在无情而庞大的车轮下。
通读下来,倍感压抑。痛恨环境的无情与悲哀,惋惜小男孩的无知与执念。根据作者的刻画,其情感倾向应是前者,这也恰恰是让读者压抑的主要原因。
但细细想来,痛恨环境能让主人公变好吗?能让世界变好吗?此中功用大抵只有宣泄情绪和警醒世人了。环境是一个车轮,是绝妙的比喻。因为在历史的长河中,世间万物都逃不脱环境的影响,甚至如作者所言逃不脱环境的碾压。尘世中,我们称之为宿命。
影响与碾压,在于心境的选择,究竟是不偏不倚、淡然处之还是逆来顺受、自艾自怨。我愿意选择影响一词,如果环境的车轮终将经过我,我能否不在轮下,在轮上呢?我改不变不了环境的车轮,但我能通过主观意识选择我所在车轮的哪个位置。
如果我是汉斯,我想我会感恩上天赐予我的礼物——聪颖,并认识到这只不过是我的好运气而已。我会珍惜学习带给自己的成就感,好好玩味,一旦意兴阑珊,及时止损,哪怕师长如何而耳提面命。我会厘清朋友带给自己的快乐与苦楚,专注于愉悦的时刻,苦楚的部分选择尊重与距离。后来的情节我就不再假设了,因为如果我能做到以上,后来的故事轨迹便不会如此。
瞧,我是多么狂妄自大!如今自己近三十的年纪指点小屁孩当时的抉择。他一定比同龄的你做得好上成千上万倍了。
但那又如何呢?读书,开拓眼界,满足自我精神需求罢了。这是“在轮上”的思维方式,停止自我追求完美,停止自我道德绑架,享受每进一寸的欢喜,笑谈自我的不足,放大自我的闪光之处。
是的,我还是不能改变受“车轮”影响的事实,我也曾奋力思考如何改变这一事实,但平庸的才智远不能及。何妨不安于此境、享受此境,在平庸中舞出绚烂之花。如若帝感诚心,必赐予造福自我的功力,创造“传递美好”的福祉。那时,不仅自己能在”车轮”上翩翩起舞,也能感染更多人在此歌舞升平。
我是一名人民教师,我常惋惜学生浪费光阴,心痛学生学业压力过重,抱怨教育环境急功近利,难以挖掘其中乐趣。但目前我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学生的未来入场券需要分值兑换,家长的要求纷繁复杂、前后矛盾甚至苛刻难忍但都是为了孩子的发展,领导安排的工作无限加码但这永远是打工人的责任。前两者我在遵循学生、家长群体的意愿,尽我所能提供帮助。针对后者应认识到事物发展的规律为螺旋式上升,那就包容吧,一如自己也是一直在包容和理解中成长。那就继续共同努力谋发展吧。只不过我深知,推动车轮前进的绝不是我,而是车轮后方的大人物,我只能像千千万万的普通工作者一般使这车轮不停歇,保持运转。
该如何起舞呢?我想,寄希望于工作之内的小确幸,工作之外的高雅情趣吧。愿你我都能在轮上翩翩起舞,如有良机,何妨携手另外一个,或是多个有趣的灵魂共舞此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