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马上就要上小学了。
要提前学点什么吗?
要提前教写字吗?
要提前教汉语拼音吗?
小学预备班有必要上吗?
看看各位操心的爸爸妈妈都是怎么想的:
赞同应该早点学的
赞同不要学的:
拿不准的:
其实,关于孩子是不是应该提前学、早点学的事情,
早在1929年,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双生子爬梯实验”。
让一对同卵双胞胎,练习爬楼梯。其中一个在他出生后的第48周开始练习,每天练习10分钟。另一个在出生后的第53周才开始接受同样的训练。到他们俩满54周的时候,谁爬楼梯的水平高一些呢?实验结果出人意料——后练的孩子比先练习的孩子爬得还要好。
这个实验给我们的启示是:在孩子尚未成熟之前,要耐心地等待,不要违背孩子发展的内在“时间表”,想人为地通过训练加速孩子的发展是没有效果的。
这,应该就是用科学实验来详细注解了我们中国的成语——“揠苗助长”。
其实家长们纠结让不让孩子提前学写字、拼音什么的,说到底,不就是怕孩子上学之后,适应不好,学习跟不上,继而对学习更没信心吗?
这样的担心确实有道理。幼儿园和小学的差别很大。环境,人际关系、学习方式、行为规范都变了。 孩子很可能不适应,导致学习跟不上,但这些,其实和是否给孩子提前储备了一年级的知识,关系并不大。
那幼小衔接怎么做,才能做到点子上呢?
提前培养习惯,比提前学习知识更重要。
哪些习惯有助于孩子适应以后的学习生活呢?
来看看,下面这几个习惯,培养得怎么样了:
1、每天睡前都收拾玩具
2、力所能及的事情都自己做吗(刷牙、丢垃圾等等、)
3、说完整的一句话
4、每天睡前阅读
5、别人说话不随便插嘴
6、倾听他人的想法
7、对人微笑, 和别人说话时看着对方的眼睛
8、能提出建议并表达自己的想法,但不专横
以上习惯:
做得最好的是:
做得最不好的是:
这些习惯对孩子未来的小学生活,有什么帮助?
一、自理能力好,孩子更适应
上述罗列的8条习惯中,1、2条都反映出孩子是否有比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特别第一条,睡前能不能自己收好玩具,影响着上学后,睡前能不能自己整理第二天的学习用品、作业,到学校不至于丢三落四。
小学老师相对于幼儿园老师来说,对孩子在生活上的照顾角色就少多了。孩子失去了生活和心理上的一大依靠。这时候,生活自理能力强的孩子,对老师的依赖就少,他能适应得更快。
二、提前储备知识,不如提前培养学习品质
那8条习惯中,3、4、5、6条,都有助于孩子培养起良好的学习品质。
平时说话,注意“说完整的一句话”,有利于孩子培养起缜密的思维习惯;
“不插嘴”、“倾听他人想法”这两点,让孩子在别人说话的时候注意保持安静,这直接影响着孩子上课是否能认真听讲。毕竟上小学后,“听课”是主要的学习方式。睡前阅读,更不用说,一是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不仅上学需要阅读,一生都是需要阅读的,还有,阅读有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让孩子说出完整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单纯让孩子提前学习一些知识,顶多学完一年级的,可是2、3年级的时候怎么办呢?所以长远来说,提前学的知识,并不能给孩子的成绩带来实质性的提升。还有可能让孩子觉得都学过了,上课的时候反而没兴趣认真听,注意力不集中,养成不太好的学习习惯。
三、社交能力强的孩子,未来学业发展更好
8条习惯中,5、6、7、8条,都和孩子的社交能力培养有关。5、6做得好,不仅有助于认真听课,也有助于赢得被人的好感,毕竟最好的沟通,不是“会说”,而是“会听”。7、8两条,有利于孩子大方、顺利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赢得对方的信任,善于和对方达成合作。
社交有多重要?宾夕法尼亚大学做过一项研究,研究发现,懂得与人分享、合作、乐于助人的学龄前儿童,在20年后,比不善于社交的孩子更可能获得大学学位和全职工作。这就提示我们,在孩子还乐于改变行为的时候,尽早发现他们在社交方面的不足,帮助孩子提升社交和情感的能力。我们需要意识到,这些能力非常重要。
总结一下:
一、提前培养习惯,比提前学知识重要。
二、长期培养习惯,比突击训练有效。
与其纠结要不要学拼音学写字,不如赶紧从日程生活中,着重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良好习惯、社交技能吧,很多良好的学习习惯,其实在上学之前,就已经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