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渡边淳一《男人这个东西》这本书的女人们,想必会咬牙切齿得骂一句:“男人真不是个东西”;作为一名男性读者,我也只能是笑而不语,总觉得作者说得有那么一点道理,又好像不完全是那么一回事。总而言之,这本书像是一本给两性关系下毒药的书,让人觉得爱情不堪、婚姻不堪、性爱不堪、连分手都是不堪的;唯一令人有生之喜悦的绝对之爱,却无法永恒而走向死亡。
真心爱情之无望
“再一本正经的男人,也可能成为花心男人的预备役”
在自然界,雄性到处播布自己的种子,而雌性则负责孕育下一代,这是自然法则,是造物主的天命。作者由此得出,男人移情别恋是必然行为。可见日本女人得到一份专属的感情是多么不易。造成此缘由,主要是因为婚姻生活日渐稳定,每天是单调重复的相处,产生倦怠感。“钓起的鱼儿不给食吃”,婚姻让双方没有了紧张感,逐渐不介意在对方的心中形象,恋爱中隐藏起来不堪的一面逐渐在对方中显现。
完美婚姻之艰
恋爱的时候,是男的追女;结婚的时候,是女的逼着男的。这还是认识上的不同,男人们的世界,恋爱就是恋爱,结婚就是结婚;女人们的世界,总是把结婚当做恋爱的升华。即便一番忙碌下来,男人们同意结婚了,可女性们会悲哀得发现,男人们结婚不是她们认为的因为爱情,而是基于功利与现实的考虑。
有幸有情人终成眷属了,难以协调的婆媳关系便会如影随形闯入她们的婚姻之间。婆婆觉得儿媳是“勾引儿子的女人”而心怀嫉妒,而作为妻子的则想隔断母子之间的亲情,矛盾爆发在所难免。
在婚姻的道路上希望丈夫“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女人们多半会失望万分。女人们很难理解丈夫的流连花巷,她们不知道性与爱在男人们的世界里,就像是河流的两岸,毫不相干;更悲哀的是男女之间的这种认识的差异是无法消弭的。男人异于女人们的生理构造、男性探险的好奇心造就了这一差异,即便女人们貌美如花,温婉似秋水也不能杜绝男人们对别的女人的追求,对妻子的倦怠感是客观存在的。为了保持男人们的雄性特征,作者在书中写到:“男人的性欲求本是极其正常的东西,与其克制它、压抑它,不如设法保持它的自然面目,允许其正常存在”,意思是,流连花巷是情非得已,不然我们将会变得不男人。看到这里,我们中国女人们破口大骂不止,男人们也觉得有些许过了头,不得不站出来表示:我们中国男人才不这样呢,那是你们日本男人的想法。
和谐性爱之难
无论是精神还是肉体,无论哪一方面出现问题,总会令饮食男女之间的交臂叠股败下阵来。为了照顾男人那脆弱的精神,女人们可谓是必须在缠绵期间小心翼翼,如履薄冰。不然一句像“用枕头垫在下面会更好些”的话,就会打击男人的自信心。说白了,两性关系中,男方必须高高在上,处于优势的一方;而且男人很容易受到伤害,从而锐挫气索。按照这个观点下去,就能解释当今日本社会出现少性化、无性话现象,是因为当今男女平等,女性在知识、社会地位、经济实力与男性可以分庭抗礼。
最尴尬的莫过于,追求有房有车的女人们,自以为是嫁了一个好丈夫。可那些考入名牌大学高学历的男人们,往往在高中时代束缚于书桌前,是性欲寡淡的年轻人。性爱是与精神、肉体、当代社会环境可谓息息相关的。
还有一点不容忽略,男人对女人总是喜新厌旧的多,唐诗中“只闻新人笑,那闻旧人哭”就是最好的例证。这一点主要是结婚之后男女双方都生活在日常性的世界,新鲜感日渐被岁月削去;恋同时爱期间没有显现的不堪的那一面比如邋遢、素颜、不良嗜好都一一展现,激情就会如潮水般退去。
说到男人们那所谓的处女情结,估计又得令女人们愤怒了吧。处女情结的产生,除了大男人主义在作怪,另一方面也证明了男人们的自卑,担心另一方保留前任的真切记忆,而自己无法超越。由此可见,一份和谐的性爱之难得可贵。
面目可憎的分手
“相逢是分手的开始”,爱情因缘而起,因缘而灭,分手就是自然的事。可是分手也是令人不堪的,没有华丽的分手,而是扯扯拽拽,藕断丝连,暴露出各人利己和丑陋的一面。这便是自以为是的男人们的分手方式。
前面说过,男人是把爱与性分开的,即便对女性没有了爱,他们依然不会提出分手,这样可以除了不想承担分手的责任外;同时在没有其他的替代者之前。依然可以向对方提出性要求。男人的狡诈之可见。
最滑稽的莫过于男人们挑挑拣拣,逢源于多个女性之间,总觉得女人念旧情,可以随时回到她的身边;却不知女人一旦下定分手的决心,便不会再回头,纵你千般温柔,也难化其心中千年之寒冰。
令人窒息的绝对之爱
何谓绝对之爱,大概就是你眼中只有我,我眼中只有你,世界也与我们无关了,我们是彼此唯一的世界。这样的爱是热烈的,也是疯狂的,也是令人窒息的。
作者在书中引用的其作品《失乐园》的后半部凛子见久木的情节。这一段情节描写得忧伤绝望,又是那么的眷恋这一份请。
作者在书中接着写到:“如果人生在世,爱情会变是一个逃不脱的宿命的话,那么最好的办法或许就是在爱情轰轰烈烈,最情深意浓的那一瞬间,自己和对方一同离开人世,这样就能够确保这一份绝对的爱永久封存起来,除此之外别无他放。”在这里充分体现了日本人崇尚的物哀美,像樱花一样,在最美的时节凋谢。显然绝对的爱,这样至上的幸福,以及物哀美的融合,会让绝对爱的人们走向死亡。惟其如此,方能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