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捧红了一大批人,最红的当属诸葛亮,他的戏份最多,从刚开始的三顾茅庐,到赤壁之战时的草船借箭,再到最后的空城计等等。书的前半段写三国,后半段感觉单写诸葛亮了,给他配了个旗鼓相当,却总略输一筹的对手司马懿。
在《三国演义》中司马懿的角色很搞笑,总是被诸葛亮欺负,先有空城计,吓退他的15万大军;再有给他送女人的衣服,受尽侮辱;直到死后,还用木雕吓他,把司马懿吓的只顾低头逃窜,被部将拉住后,仍惊魂未定,问旁人:“我头在否?”人做到这份上也是够了。
众所周知,最后是司马懿胜了,更确切的说是魏国胜了。其实,历史上的司马懿并不比诸葛亮差,两人应该不分伯仲,棋逢对手。不过两人却有不同之处,试想一下,如果两人易地而处,司马在蜀,诸葛在魏,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呢?
两人有很多共同点,都足智多谋,都位高权重,都是托孤之臣。但两人有一个最大的不同点,诸葛亮不忘初心,司马懿顺势而为。
司马懿务实,他若在蜀汉,断然不会出兵攻打魏国。他不像诸葛亮,是理想主义者,他不会管什么“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汉朝都灭亡了,哪还有什么汉贼。司马懿很清楚,蜀汉弱,曹魏强,以弱攻强,无异于以卵击石,自取灭亡。
他最可能的做法,是烧毁栈道,把守要塞,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把路都封死,别人是打不进来的,然后屯田,发展生产,安安稳稳过小康。要知道,司马懿长寿啊,如果生活在天府之国的成都,说不定更长寿。或许真能等到北方曹魏有乱,自己这边趁势起兵,后面的事就不好说了。
人们说司马懿“鹰视狼顾”,不管这个说法对不对,反正他是篡魏了。若在蜀国,我觉得他多半也会这样做。刘备死后,刘禅无能,司马懿大权独揽,他没有诸葛亮高尚的情操,没有道德压力,真说不准就把刘禅拉下来自己上去坐了。
有万分之一的可能司马懿率蜀中兵马出师北伐,会是什么样的情况呢,我想跟诸葛亮差不多,而且 很大可能还不如诸葛亮。蜀弱魏强是客观事实,诸葛亮也是聪明人,他率领魏军,会采取跟司马懿一样的策略——坚守不战,活活拖死蜀军。司马懿务实啊,看到魏军如此,自己也懂了,烧毁栈道,撤军。回去告诉蜀汉朝廷,魏国打不下来,然后就不出去了。肯定不会像诸葛亮那样六出祁山,太累。
这是关于司马懿在蜀国的分析,那诸葛亮若在魏国,会是什么样呢?先说最短的结局,在曹操称王之后,跟荀彧一样,忧郁而死。因为诸葛亮有自己的理想,心向汉室,看到曹操称王,篡汉之心昭然若揭,背离自己的初衷,又无力阻止,不想做汉的叛臣,选择自杀。当然,诸葛亮也可能会辞官,继续回南阳种地,但曹操生性多疑,应该不会放诸葛亮走的。
再说一个比较长点的,诸葛亮接受了曹魏,辅佐曹丕。这时曹氏宗亲势力逐步变大,以诸葛亮的性格,多半不会与他们争,自己身正不怕影子斜,执其两端,恪守中庸,像贾诩一般,深居简出,安享天年。
最后说到跟司马懿对峙,上文说过,也会选择坚守不战,等把司马懿逼退后。看到蜀国烧毁栈道,把守险隘,知道蜀国不会出兵,自己也不好打进去,便会转头对付吴国。这时吴国领军的是诸葛亮的侄子诸葛恪,叔侄相争,不会出什么结果,双方朝廷也会顾虑这点,所以,最大的可能是魏军换将,把诸葛亮调回来,回来之后,诸葛亮上交兵权,安享晚年。
无论如何,诸葛亮不会篡魏,曹操的子孙应该会把魏国延续下去,或者被其他曹氏宗亲取而代之。魏国终究会灭亡蜀国,不管蜀国皇帝是刘禅还是司马懿。唯一会改变的,就是三家归晋,变成三家归魏了。
(注:个人观点,欢迎交流,勿喷勿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