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村子里农户的家禽回到各自栖身的栏舍或笼子里了,那个时候,村子并不安定,常常有‘不速之客’光顾,多见的是蛇或黄鼠狼,它们不愿空手而归,总会闯一番鸡鸭舍,如果主人疏于防范,待到鸡飞狗叫时,就是家禽被骚扰,甚至有的被偷走了。
鉴于这种情况,家家户户都养狗防范,以后的夜晚,每当有什么动静时,不管哪一家的狗先叫了起来,村子里所有的狗纷纷随声而叫起来,这对‘不速之客‘起到震慑作用,使它或者它们逃之夭夭。
更使人苦恼的是,白天庄稼地里常常有野猪出现,糟蹋庄稼。
庄稼地是全村人种蔬菜杂粮的地方,只要有一头野猪光顾,整片庄稼都会被破坏,给村民带来损失,所以,村民有了这样的习惯,从早上到黄昏经常保持有人在庄稼地里劳作,一旦发现野猪来了,就把它赶走。
有一次近中午时,一个中年妇女走到庄稼地时,发现一头野猪在蔬菜地槽上上前两步又后退三步,不知道它在做什么,她走上前仔细一看,原来这头猪在和一条碗口粗大的蟒蛇斗气要打架,看上去这头猪有近百斤重,而这条蛇有八十多斤重,双方差不多一样大。
此时的野猪毫不示弱,它越斗越勇,而蛇也不胆怯,当野猪冲上来的时候,它把身子移到前面卷成一环一环的挡住野猪的进攻,也许野猪愤怒到极点了,它勇敢地冲进蛇环阵里,一口咬住了蛇的颈部,蛇则立刻用身子一环一环地把野猪卷住,野猪在用力地咬着蛇颈,而蛇也用尽力气紧紧地把野猪勒住,问题是它勒不到猪头,在没有勒垮野猪之前,野猪已经把蛇的颈骨咬断了,蛇慢慢地松开身子而死去。
然而,在人们的心目中,猪蛇相斗蛇胜算为多。
在另外一个村子里,人们曾经发现过一次非常可怕的猪蛇相斗的场面,那次相斗也是在庄稼地里,一头过百斤重的大野猪在地里吃蔬菜时,遇上了一条汤盘口粗大的蟒蛇,野猪想吓唬它,把它赶走,而蛇却想把野猪作为午餐,它哪里肯走?于是,它俩斗起来了,野猪主动冲进蛇环阵里,它咬不到蛇头,反而被蛇卷住,一下子整条猪被巨蟒勒得紧紧的,动弹不得,过了一会儿,猪被勒得呼吸困难,受不了而昏了过去,最终整条猪被巨蟒吞进肚里。
庄稼地里不仅猪蛇是常客,而且还有别的小动物光顾,多是野狸和老鼠,它们不仅吃地面上的庄稼,还用爪子挖吃地下的白薯、凉薯等。
后来,村民为了保护庄稼,他们用放鞭炮来轰走那些专门糟蹋庄稼的坏家伙,这一招很管用,它们怕鞭炮声,以后,动物们少来了,这对保护庄稼起到一定的作用。
大山里的水从源头流出,形成了小溪,在小溪段里,有一种山蛙,这种山蛙外形很像蟾蜍,它没有毒,蛙肉属于山珍美味。
许多年以来,它们从小到大,一直生活在小溪里,以水边的昆虫为食。
历史走到现代,当地人发现了山蛙也喜欢吃木炭,如果谁想抓几个山蛙回去享受一顿,晚上就拿一些木炭作诱饵,在小溪上面每隔十米远的地方就投下一小团像拇指那么大的木炭,过了二十分钟回来时,就会看到每团木炭分别被一只山蛙抱住,有的能一口把木炭咬进嘴里,有的一口吃不下,只好把木炭紧紧地抱住而已,就在这时,捉蛙人拿手电筒照明,用捉蛙网兜分别把山蛙一只一只地兜住,非常易捉。
大山里的溪水不断地流,流出小溪进入小河,再从小河流出大山,进入大河,流到宁明叫明江,流进崇左叫左江,流到南宁叫邕江,一直流向广东,江水在珠江三角洲出海,这条河流整体上就是珠江。
十万大山从古代到现代,经历了许多年的演变,由于人为的原因,动植物少了很多,现在山林得到政府的重视,许多林地得到恢复发展,也给存活下来的各种动物拓宽了生存的空间,相信将来,十万大山会还原回一个动植物资源丰富的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