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学习和练习瑜伽的时间积累、对人体更多的认识,以及有效身体练习经验的积累,很多时候都不再给线上线下的学员进行体态评估,然后写上满满一页纸,制定练习计划,然后一个一个去解决身体部位,其实我们的身体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当你解决了脚的问题、髋的问题、肩的问题等等局部问题,但是局部加局部并不等同于身体的整体,因为人体还有神经、血管、筋膜、细胞、五脏六腑等其它身体组织构成。
比如很多人都有足弓塌陷的问题,足弓塌陷会往上引起一系列身体连锁反应,当你通过各种练习当时恢复了足弓应有的弧度,一旦走起路很快会恢复原样,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会这样?因为骨盆太重了,压着腿压着脚,首要解决的事要将骨盆和腿变轻盈,所以调整体态效果比较好的方式就是在一个动作里能有更多身体部位得到有效调整。
对于那些体态有问题的人群来说,动作的选择一开始最好是躺着和坐着练习,这样他们几乎不用去对抗重力,大脑觉得自己是安全的,所以身心能更好的放松下来,尤其是深层肌肉群,很多动作的质感和呼吸的质感都需要启动深层肌肉群,当我们看到行人含胸驼背、不良的腿型、骨盆的歪斜、头前引等等不良体态时,给我们的第一个视觉感受一是身体的不挺拔,二是人显得老,不精神。
人衰老的本质,是从丧失一个又一个身体的功能开始的:脊柱的僵硬、肩胛骨活动受限、骨盆的歪斜等等,长时间得不到有效调整和保养,身体就会出现各种酸痛的感受,长时间被折磨的精气神也往下走了,慢慢的人就驼了缩了老了。
瑜伽中的每一个体式其实都是对身体功能的检验,只不过很多练习者会执着于体式的外在,让自己的身体去服务体式,走了很多的弯路,站姿前屈体式是评估练习者膈肌功能很好的一个体式,它是一个呼气体式,随着呼气的深入,盆底肌会收紧上提,而很多练习者是感受不到的,因为很多人长期久坐的原因,盆底肌已经忘记怎么工作了,而盆底肌也是辅助呼气的肌肉。
盆底肌松弛无力就会导致吸气频率高,而吸气主导交感神经系统,人就会处在紧张的模式当中,呼气是主导副交感神经系统,让人放松、平静下来的,所以站姿前屈体式呼吸不畅,身体有卡壳的现象,要退回去恢复膈肌的功能。
又比如手臂上举这个动作,很多瑜伽初学者只能举到一半就举不上去了,硬举上去的话就会身体出现代偿:胸往前挺,腰往前顶,手不能完全举上去是因为肩胛骨上回旋功能受限,先退出来去恢复肩胛骨上回旋功能。
人的衰老是每个人都要必经的不可抗拒的过程,但是延缓衰老,提高晚年生活质量,我们通过正确科学的运动是可以做到的,就像定期给车做保养一样,规律性的运动去让身体的功能得到维护,得到更好的运转。
生命在于运动,人体结构创造出来就是为了身体能产生位移,所以人老了之后,不活动都会难受,用进化论解释,身体可以生出千千万万种结构,最终留下来的是最合适用途的,其它的结构都被淘汰了。
从出生后的第一次呼吸,到生命最后的一次呼吸,这两次呼吸之间就是我们漫长的一生,这两次呼吸之间我们做了什么?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