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明孝陵是世界文化遗产,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马皇后的寝陵,位于南京紫金山独龙阜,始建于公元1381年,1398年朱元璋安葬于此。
2003年7月,经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审议,明孝陵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南京唯一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景点。
门票是每人70元,我们是头天晚上在网上订票的,只需65元。网上的攻略说每天早晨6:30之前进园是免费的。有毅力早起的朋友可以试一试。
12月29日,吃过早餐,8点多从宾馆出来。儿子从手机上叫的车,因为考虑从5号门出来,在木质桥上观赏梧桐大道,然后沿着梧桐大道去中山陵,所以让司机把我们送到明孝陵3号检票处。
从3号检票处入园 ,就看到了一大片依然暗红的水杉林。一棵棵高大整齐铁锈红的水杉树倒映在旁边的河水中,站在入园的桥上拍照片,特别有诗情画意,我想在12月初,水杉刚刚绚烂多彩的时候,应该有画家在此处写生吧。
继续往前走,发现有许多鹿被围在铁丝网内,有一些游客在里面和小鹿互动拍照,我们也打算进去,养鹿的工人说进去需要买30元喂鹿的饲料。我们放弃喂鹿,继续往前走。
冬日的明孝陵多数植物脱去华丽的彩叶外衣,裸露的枝条如同水墨画中遒劲的笔触,在寒风中显得沉默坚韧。
一路上观看了长生鹿苑、梅花山、梅花妆韵、东吴大帝孙权纪念馆等。我们是先从翁仲路去往明孝陵的。
多数游人是从六百米石像路进入陵园的。
游人出四方城,过御河桥即是神道,神道前部为石像路,总长600米左右,有石兽六种,总共十二对,二十四只。依次为狮子两对,獬豸两对,骆驼两对,象两对,麒麟两对,马两对,各对为一蹲一立。最大的是象和骆驼,用80吨重的整块石料雕成。
网上说深秋时节,600米石象路两旁的乌桕树金灿灿、红艳艳,相当美丽。
朝右手方向转弯来到瓮仲路,这是孝陵神道的第二段,长250米。瓮仲路依次排列一对望柱,两队武将和两队文臣,两边栽种松树,粗壮的枝干显示出它们悠久的树龄。
神道尽头是棂星门,它标志着神道引导部分的结束。棂星门是象征皇权尊严的礼仪门,为三间四柱式。
2007年在考古清理遗存的基础上,复建了棂星门。现棂星门部分柱础和抱鼓石为明代原物。
过棂星门,左前方为御河,河上为金水桥,现有石桥三座,明朝原有五座桥,又称之为五龙桥。桥面与桥基的石雕仍然是明代遗物,桥栏为清代重修。
继续朝前走是文武方门,这是陵宫的大门。门有五座,中间是三券拱门,两边各为一个方门,黄瓦朱门,高院红墙,尽显皇家气派。
这座门是1988年根据史料重修的。因原有守陵的文、武孝卫和左右方门,而得名文武方门。
门东有“特别告示”碑,碑文上用英、法、俄、德、意、日六国文字,刻写了清朝保护明孝陵的告示。
文武方门内为碑殿。碑殿在明代时是孝陵享殿的前门,在清代咸丰年间被毁,碑殿现存的须弥座台基东西两侧,原有砖墙连接陵宫围墙,东西两侧原还建有具服殿、御厨等建筑,现已无存,目前只恢复了井亭。
现存的碑殿建于清代,碑殿内现有五块石碑。正中央的主碑为康熙三十八年玄烨第三次南巡谒孝陵时书“治隆唐宋” ,颂扬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碑由江宁织造曹寅刻石立碑。
“治隆唐宋”碑东西两侧是乾隆南巡,晋谒孝陵时的题诗碑,内容是劝诫后人保护明孝陵。侧后分别是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三十八年(1699年)谒陵的记事碑。其中西侧卧碑上便刻有《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祖父曹寅的题名。
碑殿之后是明孝陵享殿遗址。享殿原名孝陵殿,是明孝陵的主要建筑,于洪武十六年( 1383 年)建成,是明朝历代帝王举办大型祭祀活动的主要场所。
殿内正中供奉的是朱元璋与马皇后牌位;现在的三开间的单檐歇山顶屋子是清同治十二年( 1873年)修建的守陵用屋,内为明孝陵史料展览。
原享殿为重檐庑殿顶建筑,上覆黄色琉璃瓦,有九开间,进深五间,楠木柱56根,斗拱挑檐,宏伟壮观。
殿外为三米高的三层须弥座平台和汉白玉石栏,享殿两旁东西两侧还分别建有配殿,供奉陪葬妃子牌位(坊间传闻陪葬妃子多达46人)。
现在只剩三层平台和56块石柱基,每个石柱基的直径有0.91米,还有台基四角上遗留部分螭首石雕,以及前后丹陛。
丹陛,各分上中下三块浮雕,图案为:上陛“二龙戏珠”,中陛“日照山河”,下陛“天马行空”。两侧我们还可以看到两座配殿的基础保存完好。
享殿后面是内红门,又叫阴阳门,是阴阳两界的分界点,陵宫“前朝”、“后寝”的分界处。
“后寝”是朱元璋及皇后亡灵的安息之地,由少数守陵太监在内部守护,除皇帝和经特许的大臣以外,一般人不得入内。
门后是石道,石道尽头是升仙桥,过此桥即为仙界。当年朱元璋灵柩由此过桥入葬,寓意逝者升仙,故得名。升仙桥下的御河是孝陵的第三道排水通道。
升仙桥的北面就是方城明楼和宝城宝顶。
方城为守卫宝城宝顶之城门,高16.25米,东西宽75.26米,南北长31米。
方城下部为石刻须弥座,上面用条石砌筑,在束腰部分刻绶带纹和方胜纹。
方城的东西两侧有影壁,俗称“八字墙”。方城中有甬道,共54级,拾级而上,迎面为宝城宝顶。左右为登明楼通道。
明楼南有拱门三道,东、西、北面各有一拱门。重檐间有直额为“孝陵”,雄伟壮观。
宝城是一座环绕宝顶的封闭性城垣建筑,直径约400米,周长1100多米,墙壁高约7米,以条石作基础。
宝城条石上有后人刻“此山明太祖之墓”七个字。宝城内的宝顶就是独龙阜,坟丘利用独龙阜山岗,依山而筑,所以显得高大丰圆,气势不凡。
宝顶上,树木参天,明太祖和马皇后的地宫就在这宝顶之下。
明朝设孝陵卫专门管理和护卫孝陵,一卫辖5600人。
另外,在钟山的北面还有朱元璋的十几位开国功臣的陵墓,它们形成了对明孝陵的拱卫格局,习惯上称为“明功臣墓”。
明功臣墓中已有 6座(徐达、常遇春、李文忠、吴良、吴祯、仇成)随明孝陵一起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匆匆参观完明孝陵后,我的感觉就是它真的太大了。因为是冬季,树木落叶后,陵园显得特别空旷。建议最好在春、夏、秋季来,可以观赏陵园内的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