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动背景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我们广阔的农村,蕴藏着多姿多彩的乡土文化资源,千百年的乡土文化、乡土风情,有它独特的风格,富有强劲的生命力,这对于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来说,是得天独厚的育人条件。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有效的利用乡土文化资源,让孩子接受、亲近乡土文化的熏陶,会唤醒孩子们心灵深处埋藏已久地对乡土文化的强烈的主体意识,在活动中感受悠久的历史文化、浓浓的乡土风情。
把“乡土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专业技能的突破口,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开发乡土文化教育资源,对于引领学生认识民族文化传统,走向经典人生,培养深厚的人文素养大有裨益。
因此我设计了本次语文课内外活动,让学生走进社会,再回到课堂。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共同成长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作为一名新课程的实践者,我尽力在实际教学中落实这一课程理念。
二、活动目标
1、正确认识语文与生活的源与流的关系,树立大语文思想观。
2、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精神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参与意识和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活动组织能力,实现共生共长。
三、活动时间与方式
1、活动时间:活动时间分为课内与课外两个部分。课外部分可根据活动内容、目的及相关情况定期或不定期进行,通常在双休周进行。课内部分一般定为活动课进行。具体活动情况及时间安排视活动进程而定,可灵活掌握。
2、活动方式:分组采集——交流探讨—— 赏析品味——写作交流——总结归纳。
四、活动原则
1、参与性原则:生活采风应具有一个明确的采访目的,一个宽松和谐的采访氛围和一个广阔的自由空间。指导老师应根据活动目的制定详细的采风计划及实施方案,鼓励广大学生深入到生活的海洋中去,用眼睛捕捉生活的精彩,用心灵感悟生命的内涵,用文字展现生活中瞬间的美丽,寻找历史的足迹。
2、探究性原则:在采集材料的基础上,因时制宜地举行一些活动,对乡土文化、时尚文化、校园文化等进行探究,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探讨、多品味,鼓励学生在交流中开拓眼界,在讨论中提高文学素养,在研思中提升文学品位。指导老师可根据具体情况举行一些文学赏析讲座,邀请本地的文学名流、社会贤达进行座谈授课。
3、集中性原则:不论是活动的初始阶段,还是活动的发展阶段;不论是活动的展示阶段,还是活动的总结阶段,都应秉持集中性原则。要发挥集体力量,集中群众智慧,群策群力,使采风活动长期化、制度化、规范化。要努力创造民主的、自由的、轻松的文学氛围,为文学新人的发展创造有利的外围条件。
五、活动流程
内容:
1、在人民群众中口耳相传的事件。
2、情节完整,有神异色彩,有教育意义,有趣味性,以古代居多。
3、有的是生活故事,有的是历史故事,有的是神话鬼怪故事,有的是智慧故事,有的是笑话故事。有的是关于某人的,有的是关于某事的,有的是关于某地的。
方法:
1、乡村采风:乡村生活是语文学习的一个无限广阔、无限丰富的激情天地,它为文学爱好者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清新的空气,广袤的原野,茂密的森林,清澈的山泉,袅袅的炊烟,这些都是我们一路看不完的画,赏不完的景。在乡村采风,可赏自然美景,察风俗人情,听民间故事,感受那种淳朴厚重的人文精神。在活动中,可根据不同的采风需要自由活动,每一个小组设置一个文学组长,成员八九人左右,提议大家放大周假回家后询问家长,采访附近擅长“讲古”的老人。把搜集到的故事整理出来,写到作文本上。
2、胜景采风:鼓励学生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去与家乡的优美风光进行一次亲密接触。
3.网上采风:紧密联系实际,鼓励学生浏览家乡频道,搜索网站,收集家乡的名人逸事、诗词歌赋等,还可在课外利用科学技术进行整合,制成电子相册、电子展板、电子网页等。
六、佳作展示
1、小组内展示:把自己整理的故事念出来,每小组推选写得好的民间故事1-3则,修改,用方格稿纸誊写。
2、班上展示:从各组推选上送的稿件中挑6-10篇,在班上念出来,并请大家评点。
3、辑录成册:优秀文章编入校本教材。
七、活动反思
乡土人文资源是一种低成本,社会关注度较高,学生较熟悉的可持续利用的再生资源,它充分挖掘本乡土内在的,不意被人发现的人文精华所在,这样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