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diamond和Chris两个人在一起琢磨怎么种绿植,看着两个人互相工作的模样,实在是童趣十分,自然地摆放在我们绿植的旁边。
更加让人感动的是,Chris在抄作业准备默写单词的时候,三个男娃跑到窗边观看自己的绿植,看看是不是有水,需不需要加水,直接动手开始工作,原来自然而然在环境里存在,他们是看的见的,不刻意的提醒,也会让他们关注自己所种的绿植的。自然而然的等待真的需要时间。
或许等待的意义是不指责、不纠错的正面,也就是合适的时机善意提醒,做出适当的行为和模样做给孩子们看,不用强调你的错,刻意突出如何做更好。
例如:
娃儿们在歌谣中对于go home的表达,有go to the home,go to home。不需要刻意跟娃儿们强调你错了。
老师直接在黑板上写出来就好。而且多写几次,不知道是因为不了解或者示范还不够。
或许刚开始的容错和不刻意指责,建立或者保护的是孩子们愿意积极表达的勇气和主动性,你不会老师帮助你,错了我们一起来调整。站在孩子同一边的支持和信任是需要成年人给予娃儿们的。
于是便有了课堂上不批改的歌谣,以及不打分的单词听写,关注自己会和不会,怎么样可以让自己理解和会表达,把重点放在这里,好过大家在情绪上的对抗和彼此之间的指责,把精力消耗在没有意义的事情上,把关注点放在人身上,他有了哪些改变,他做了哪些努力,他如何解决问题,他付出了什么行动,或许换一个角度,大家的努力更加积极主动。
回想一下娃儿们小时候说话,我们惊喜的时候,往往在第一次他给我们带来的惊喜,第一次的爸爸妈妈,而后的一些点我们可能更多关注在他们犯错的时候,而不是主动尝试的意愿,结果比过程更重要了,而人成长的过程肯定大过于结果,这样的常识,往往在生活被成年人颠倒黑白了,忘记了最初的常识。
积极的行动和态度当然比最后的结果更宝贵。
如果只看结果,最后他完全没有积极的心态和行动,那娃儿们靠什么来创造更多的可能性,如何来扩展自己生命的意义呢?
理解和表达,在一次次的互相碰撞之间,默默地产生,老师真的能教会孩子吗?不一定,比起教东西,我更愿意尝试搭建彼此之间交流和对话的空间,书和人之间、人与人之间、伙伴与伙伴之间,人与生活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等等,这些不一样的空间,组成了他们愿意尝试的场景,我们所学的文字、符号,把自己和所有的空间之间搭建起自己内心和外界的桥梁,读懂外界的表达,解读自己内心的想法,把文字和符号把自己的爱和情感真实、真诚地表现出来。老师帮助孩子合适、相对准确地表达和理解。
当然这里面最重要的是娃儿们的创意,如何形成的,自己投入地思考,画什么、说什么?怎么说?配什么图?这些所有的思考,都是自己内心的一种表达,无关乎正确与否,关心的是我想说什么,怎么说?想了以后,直接画出来、写出来,最后读出来、表演出来,这些文字和符合和我身体情感的连接,让我感受到文字带给我的美好体验或者不美好的体验,最关键的是情感在身体里流动,让娃儿们彼此之间能够感受到、感知到,我开心、我不开心。从而形成人与人之间的情感链接、情感交流以及彼此之间的同理心。